峥嵘花萼西,清晓望犹迷。
御路红尘合,宫槐碧瓦齐。
夹城知辇过,复道觉香低。
中使传宣入,千门避马蹄。
《再至都成》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春,当时作者在夔州(今属四川)。
峥嵘花萼西,清晓望犹迷:形容春天的景色,花萼是指花朵的花托,峥嵘则形容花萼的形态奇特。清晨时分,诗人站在花萼山上向东眺望,但依然看不清晰,因为他的视线被周围的美景所吸引。
御路红尘合,宫槐碧瓦齐:“御路”指的是皇帝出行的道路,“红尘”是指道路上的尘土。这里描绘了道路两旁的景象,尘土飞扬,绿树成荫。宫槐指的是皇宫中的槐树,碧瓦则是指屋顶上的绿色琉璃瓦。
夹城知辇过,复道觉香低:夹城是指城墙两边的空地,供人们行走或休息的地方。辇指的是皇帝乘坐的车,复道则是连接上下层的通道。这里描绘了皇帝经过时,夹城的居民知道,并躲避着。而皇帝的车经过时,香气弥漫,使得人感到愉悦。
中使传宣入,千门避马蹄:中使是指宫中的使者,他们负责传达信息和使命。千门则是指皇宫的各个门楼。这里描绘了使者进入皇宫时,所有的门都关闭着,以表示恭敬;而皇帝的马经过时,千门也关闭着,以表示敬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皇家的繁华与美丽。通过诗人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画面。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皇家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皇权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皇宫的繁华与平民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皇权的奢侈与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