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衰微后,徵君隐逸时。
至今风味在,试听野猿悲。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三十八 朱野

梁国衰微后,徵君隐逸时。至今风味在,试听野猿悲。

梁国衰微之后,隐居的徵君依然保持自己的风格。至今西湖风景依旧,仿佛能听到野猿的悲鸣。这种哀婉之情让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中的名句。

“梁国”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梁朝,是南北朝时期一个短暂的王朝。这个朝代因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而被人们所熟知。诗中提到“梁国衰微”,意味着那个时代的衰落和衰败。“徵君”则可能指的是一位隐士或者隐逸的人士,他们选择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宁静。这位徵君选择在西湖旁隐居,远离世俗,保持着自己独立的风格。

“风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气质或风格,表明诗人对于这位徵君的赞赏与怀念。“至今风味在”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徵君精神的怀念和赞美,即便他已经离开人世,但他的精神和品质仍然留在人们的心中。

“试听野猿悲”则是通过听觉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野猿的声音常常被用来象征悲伤或哀怨,这里用它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对逝去的徵君的怀念。野猿的悲鸣声似乎也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共鸣,使他更深切地体会到徵君的孤独和哀愁。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情感张力,也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深刻的表现。

这首诗通过对徵君隐居西湖的历史背景的描述,以及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对其精神的敬佩。同时,诗歌还通过对野猿悲鸣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逝去友人的哀悼之情。这种情感的处理,使得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体现了郭祥正作为宋代派诗人的高超艺术成就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历史背景、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对其精神的崇敬。通过对徵君隐居西湖的历史背景描述以及对野猿悲鸣的生动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