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外啼禽自往还,风前诗客倚栏干。
小园门锁黄昏月,耿耿幽姿半夜寒。
【注释】
啼禽:鸟鸣。小园:指幽静的小园林。耿耿:清冷的样子。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林外幽静的园林中小憩,观赏着月色下的梅花,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寂寞落寞之情。全诗构思精巧,用典贴切,语言清新自然,情韵悠长,富有艺术感染力。
“林外啼禽自往还”,首句写景,是诗人对梅花的观照。梅树挺拔高洁,枝叶繁茂,傲霜斗雪,不畏严寒,凌寒开放。诗人站在梅树旁,凝神观赏,只见一群黄莺飞来飞去,自由自在,欢快地歌唱着,好像它们在欢迎这枝头盛开的梅花。诗人不禁为这幽香四溢的梅花所陶醉。
次句写人,是诗人对梅树的联想。诗人伫立良久,忽然想起了陶潜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是他也学陶公在东篱下采菊,抬头仰望那南山,但见山影依稀,云遮雾罩,朦胧难辨;而那山脚下的村庄,更显得空寂冷落,一片荒凉。诗人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孤寂之感,似乎在这寂静无声的山林中,唯有诗人和那梅花相伴。
“风前诗客倚栏干”,三句写诗人在林外闲步赏梅的所见所感。诗人来到梅树下,倚着栏杆沉思起来。这时,一阵微风吹过,送来了阵阵清香,诗人不禁吟咏起孟浩然的佳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他仿佛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杜鹃的鸣叫声,知道又是一场风雨来临了。于是诗人更加感到孤独寂寞,他多么希望能像杜甫所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啊!然而,现实是多么令人失望啊!他不禁叹息道:“林外啼禽自往还,风前诗客倚栏干。”
“小园门锁黄昏月,耿耿幽姿半夜寒。”结句写诗人在林外闲步赏梅时的情景感受。诗人从梅树旁回到小园子中,园子门紧紧锁上,只有月光透过窗棂投进室内,照亮了梅树。这时,夜色越来越深了,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洒下一片清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衣。诗人推开窗户一望,只见那梅花在月光下更加洁白晶莹,它傲然屹立在寒夜里,不屈不挠地与黑夜进行顽强的斗争。诗人被这幽雅高远的梅花所感动,不禁想起陆游曾写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虽然经受住了严寒的考验,但它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芳香,这香气在夜幕降临时显得更加浓郁芬芳。
【译文】
林外黄莺儿自由自在来往觅食,
我倚栏干遥想陶潜归隐南山。
园内梅花在暮色中闪烁着淡淡光辉,
深夜里那幽静的梅花依旧散发着阵阵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