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
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

【注】:

  1. 岸帻(jué):古代一种头巾,用粗葛布制成,有长条形的带子。
  2. 清晓:早晨刚天亮的时候。
  3. 薄阴:薄薄的云。
  4. 翠壁:青翠的山壁。
  5. 细雨湿青林:春雨细细地落在青山之上。
  6. 时改客心动:时时改变客人的心境。
  7. 穷乡:偏僻、荒凉的小地方。
  8. 百不理:百事不理会。
  9. 闲吟:闲暇时的诗歌创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在山野间散步的画面,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及内心深处的情感。

首句:“岸帻立清晓”中的“岸帻”是古代的一种头巾,用来固定头发,这里用来表现诗人清晨早起的形象。“清晓”则是清晨的意思,说明诗人是在清晨的时候站立在那里观察自然景象。这句通过描写诗人的外貌和时间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次句:“山头生薄阴”描述了山头被薄雾或晨雾所笼罩的景象。”生”字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即山头上开始出现薄雾。这既是对景色的描绘,也隐含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

第三句:“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进一步描绘了画面的细节。这里的“乱云”,指的是天空中聚集的云彩,可能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或是某种情感的波动;而“翠壁”则是指山壁上青绿色的岩石,增添了几分生机。细雨“湿青林”则让人感受到春雨细腻的触感,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第四句:“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动”字可能指情绪上的激动或变化,”时改客心”可能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诗人的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鸟鸣春意深”则通过鸟儿的叫声来表达春天的气息愈发浓郁。

第五句:“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偶尔寻找到的片刻宁静与自我反思的机会。尽管他身处一个偏僻的地方,但每当有机会,他都会放下一切杂事,进行诗歌的创作,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思考的时间。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山间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精细的笔触,将一个简单的自然场景转化为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