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炉山久未移,功名不恨十年迟。
日斜疏竹可窗影,正是幽人睡足时。
在宋代文学中,陈与义的《题继祖蟠室三首·其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功名与自然的独特见解。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 诗句释义:
- 云起炉山久未移
- “云起”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峦,象征着变幻莫测的人生。“炉山”则暗示着坚定的决心和不屈的意志。“久未移”表达了作者对于坚持信念、不为外界所动的执着追求。
- 功名不恨十年迟
- “功名”指的是事业或名声,是文人墨客永恒的追求。“不恨”表达了一种豁达的胸怀,即使十年后仍未能功成名就,也不会感到遗憾或怨恨。“十年迟”则暗示了作者对于时间观念的淡泊,认为成功与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
- 日斜疏竹可窗影
- “日斜”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疏竹”则是指稀疏的竹林,它的影子映衬在窗户上,形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这里的“可窗影”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 正是幽人睡足时
- “幽人”指的是隐居山林之人,他们远离尘世的喧嚣,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睡足”则意味着他们已经充分休息,达到了身心的放松和愉悦。“正是”强调了这一刻的珍贵和不可多得。
- 译文注释:
- 云起炉山久未移:云雾缭绕的山峰久久没有移动。久未移:表示坚定不变的信念。
- 功名不恨十年迟:功名利禄并不值得怨恨,因为成功不会一蹴而就。
- 日斜疏竹可窗影:夕阳西下时,稀疏的竹子映入窗内,形成美丽的影子。
- 正是幽人睡足时:正是这位隐居的人睡得正香的时候。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他以云山为主题,借物喻志,展示了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名利看淡的态度。同时,通过对黄昏时分竹林影子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情感。
- 写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道德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陈与义作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其作品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情感,这首诗也不例外。
《题继祖蟠室三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探索。陈与义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哲理的世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社会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