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虽是有愚贤,到底天伦只一般。
惆怅同安何处所,不堪岁暮更天寒。
注释:
十一月十四夜,在寒冷的月夜中诵读康节诗。
至忆弟三首,指《忆弟三首》。
潸然有感,泪流满面。
人生虽是有愚贤,但最终天伦之情并无差异。
到底天伦只一般,虽然有愚贤之分,但天伦之情却是相同的。
惆怅同安何处所,我惆怅于家乡在何处。
不堪岁暮更天寒,我忍受不了岁末的严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寒冷的月夜中诵读康节诗而有所感慨之作。诗人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抒发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十一月十四夜”交代了时间。十一月是一个深秋的季节,夜晚更加寒冷。在这样的夜晚,人们往往容易产生孤独和寂寞的情绪,因此诗人选择了在这个时候诵读康节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次句“人生虽是有愚贤”是对上一句的解释和延伸。诗人认为,尽管人们在智力和能力上的优劣有所不同,但他们在对待家庭和亲人方面却是平等的。这就是所谓的“天伦”,也就是家庭亲情。
第三句“到底天伦只一般”,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无论是愚者还是贤者,他们都有一颗关爱家人的心。这种关爱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是一种普遍的人性。
接下来的句子“惆怅同安何处所”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他感到无比惆怅,因为自己不知道家人在哪里。这种担忧让他感到不安,也让他更加思念家人。
最后一句“不堪岁暮更天寒”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叹。他已经到了岁暮,天气变得更加寒冷,而他却不能回家陪伴家人。这种孤独和无助让他感到无法承受。
整首诗通过诵读康节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