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从容,旋向僧家借短筇。
那为孤芳穷僻远,要留脚力上高峰。
【注释】
探:寻找,寻觅。
祈雨峰:在浙江天台山。
那为:哪能。
穷僻远:偏僻偏远。
要:需要。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元和五年(公元820年)春,游天台山时所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写诗人寻梅不遇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隐士的赞美之情。
首句点题,“探梅”即寻找梅花,是作者此行的目的。“人生何处不从容?”这是一句反问句,诗人以平淡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洞明的态度。“旋向僧家借短筇”,这一句中,诗人巧妙地利用“借短筇”这个动作来表现自己对世俗功名的不屑一顾。“短筇”是竹制的手杖,诗人用“借”字表明自己没有去登高望远之意。
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那为孤芳穷僻远”,诗人认为只有像他这样独自欣赏梅花,才能领略到它的风韵。“要留脚力上高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想借助自己的双脚之力,登上天台山的高峰,以欣赏更多的风景。
【译文】
人生在世无处不自在从容,就向僧人借用了一根短筇。
哪能因为自己独自欣赏梅花而远离偏僻的地方?
要想留下自己的足迹登上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