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泊天涯不系舟,又还穷腊动离愁。
轩裳琐琐知何者,直自时平未肯休。

飘泊天涯不系舟,又还穷腊动离愁。

轩裳琐琐知何者,直自时平未肯休。

注释:在漂泊不定的旅途中,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有固定的居所,而是随时地漂泊。又到了年底的时候,这种孤独和离愁更加深了。我不知道自己究竟知道什么,只知道现在的时代还没有完全太平,我还不愿意停止。

赏析:俞德邻(1059—1134)字秀隐,号玉峰,今浙江新昌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官太学博士、监察御史。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尤工七绝。这首是《次韵俞德翁述怀二首》之二,前一首为“万里飘流不系舟,更逢新岁思悠悠。”此诗写于绍圣四年(1097)冬,作者在贬谪岭南途中作。

首句“飘泊天涯不系舟”,直接点出诗人的身世遭遇,表达了他浪迹天涯、无根无依的悲苦心境。这一句中,“飘泊”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流离失所,也暗含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不系舟”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漂泊无依,仿佛他的船儿失去了方向,无法找到停泊之处,只能随风飘荡。这种情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绝望和无助。

第二句“又还穷腊动离愁”,则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拓展。这里的“穷腊”指的是农历的腊月,也就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而“动”在这里是一个动词,表示引起的意思。所以“又还穷腊动离愁”可以理解为,在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份里,诗人又开始感到离愁别绪。这句中的“又”字表明这是诗人的又一次感受,而冬天的寒冷和萧瑟也为这种情感增添了几分凄凉。

第三句“轩裳琐琐知何者”,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份地位的思考。这里的“轩裳”指的是官员的服饰,而“琐琐”则表示琐碎、繁杂。所以这句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思考自己的官职是否真正属于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而“知何者”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身地位的困惑和迷茫,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这种困惑和迷茫让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最后一句“直自时平未肯休”,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时平”指的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局面。而“未肯休”则表示不愿停歇、不愿放弃的意思。所以这句可以理解为,尽管国家已经安定下来,但诗人仍然没有放下心中的牵挂和忧虑。他不愿意就这样轻易地接受现实,而是要继续努力、继续奋斗。这种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身世遭遇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让人读后深感震撼和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