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南坡一聚尘,荒园野草不成春。
家声久矣非前日,宅相居然亦古人。

【注释】

南坡:这里指李家。

成春:长满草木,使春天到来。(比喻生机勃勃)

家声:家世的声誉。

宅相:古代指宰相或诸侯王的府第。

居然:竟然,实在。

古人:前代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

诗的前两句以“聚尘”和“荒园野草不成春”作比,写李小溪家世衰颓之状。首句言李家积久而衰,犹如聚尘。次句谓其家荒芜,野草不生,无生气可言。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说他家声久矣非昔日,宅相居然亦古人。诗人通过这一层对比,抒发了自己对李家的悲叹之情。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是作者议论的焦点所在。

诗的第三、四句又回到李家,但所写对象已由人变为物,即从“宅相”转到宅内的景物——树木。“宅相”二字,既是李家宅院的代称,也是对主人的讽刺。因为“宅相”本是宰相(宰相也称为“座主”)的别称。诗人在此处用此典故,意谓李家虽已衰败,但宅中仍保存有古树名木,这些古木仍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与“荒园野草不成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既表现了李家尽管衰落,但仍不失为一个具有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的世家大族,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衰败之家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善于运用反衬的手法来表达感情,从而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诗中前两句主要采用衬托的手法,以“聚尘”和“荒园野草不成春”作为陪衬,来突出李家衰败之态;后两句主要采用反衬的手法,以“宅相”和“古木”作为陪衬,来突出李家虽已衰败,但仍不失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家族。这种巧妙的衬托和反衬,使全诗具有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