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浦亦何好,人烟眇荒墟。
所以常闭门,九年唯读书。
余幼好奇服,玉佩而琼琚。
念往复推来,薰然乐有馀。
客有不知者,笑我长勤渠。
目昏心则莹,道腴形自枯。
千载陶渊明,箪瓢常晏如。
譬彼鸡绣群,有此海鹤孤。

【解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之作,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记叙之笔写诗人闭门读书的情景。

“横浦亦何好”,横浦指诗人家乡,即浙江嘉兴南门外的横浦江。诗人说:家乡的景色如何呢?“人烟眇荒墟”,渺远荒凉的田野上,没有人家。“所以常闭门”,因为经常关着门读书。

以下六句,都是写诗人闭门读经,潜心研究。“九年唯读书”,九年以来,只有读书这一件事了。“余幼好奇服,玉佩而琼琚”,年少时喜欢穿戴华贵的服饰,佩戴着玉佩和琼琚等贵重首饰。“念往复推来,薰然乐有馀”,回想过去,从古至今,推求往昔,我内心感到喜悦、满足。

下面四句,写诗人因闭门读书而受到一些不理解的人讥笑。“客有不知者,笑我长勤渠”,有个客人不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勤勉读书,便嘲笑我太勤勉了。“目昏心则莹,道腴形自枯”,眼睛看东西模糊不清,但心中却很明净,身体虽然消瘦,但道义却充实饱满。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千载陶渊明,箪瓢常晏如”,千年之后,陶渊明依然像他那样,过着简陋清贫的生活。“譬彼鸡绣群,有此海鹤孤”,好比那些在鸡鸭中间飞来飞去的鸡儿一样,而我却像一只孤独的海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是一首七言律诗。诗题是“辛未闰四月即事”,说明作者当时居住在浙江嘉兴的横浦江边。诗中写了自己闭门读书的情趣和苦闷,以及遭到别人的误解和讥笑,最后又抒发了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

开头两句,写诗人对家乡横浦江的怀念之情。“横浦亦何好?”诗人说:家乡的景色究竟如何呢?“人烟眇荒墟”:“眇荒墟”就是荒墟的意思,荒废的村落。诗人说:人烟稀少,荒废的村舍里一片寂静。“所以常闭门”,诗人说:因此常常关门闭户读书。这里写出了诗人闭门读书的原因,也是为了排遣寂寞、消愁解闷。

三、四句写诗人闭门读经的情趣和感受。“九年唯读书”,诗人说:在这九年的时间里,只埋头读书不出门。“念往复推来,薰然乐有馀”,诗人想:过去从古到今天,推究往昔,我内心感到快乐、满足。这一句是说:过去从古到今天,推究往昔,我内心感到快乐、满足。这是诗人对过去的总结和反思,也表明了他读书的目的。

五、六两句写诗人因闭门读书而受到一些人的不理解和讥笑。“客有不知者,笑我长勤渠”,有个客人不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勤勉读书,便嘲笑我说:“你真是太勤勉了。”这里的“渠”是代词,代指自己。这句的意思是:有个客人不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勤勉读书,便嘲笑我说:“你真是太勤勉了。”

七、八句写诗人因闭门读书而受到别人的讥笑,感到郁闷和苦恼。“目昏心则莹”,“目昏”是说视力不好;“心则莹”是指心情明亮,精神焕发。这句的意思是:虽然视力不好,但心情非常明朗、振奋。“道腴形自枯”,诗人说:虽然身体瘦削,但心灵充实饱满。这句意思是:虽然身体瘦削,但心灵充实饱满。

九至十二句写诗人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千载陶渊明,箪瓢常晏如”,诗人说:千年之后,像陶渊明那样,过着简朴清贫的生活的人,还是很多的。“譬彼鸡绣群”,“譬”是比喻的意思;“鸡绣群”指鸡在鸡笼里飞来飞去,就像绣花图案一样,十分好看的样子。“有此海鹤孤”,诗人说:像陶渊明这样的人物,就像海鹤一样,在鸡群中显得特别孤单。

十四、十五两句写诗人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千载陶渊明,箪瓢常晏如”是说:千百年来,像陶渊明这样过着简朴清贫生活的人,还是很多的。“譬彼鸡绣群”是比照陶渊明的清高脱俗;“有此海鹤孤”是说:像陶渊明这样在鸡群中显得特别孤单的海鹤,还是很少的。诗人通过比较,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慕之情。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晚年隐居生活的孤寂、闲适与苦闷、无聊,也表现了他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