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僧囊见水经,未贪饮菊学长生。
棹船且向南零汲,欲试高人识鉴精。

注释:

汲泉:从井中汲取泉水。

古寺僧囊见水经:指僧人在寺庙中看到《水经注》。

未贪饮菊学长生:指僧人并不贪恋喝酒来追求长寿。

棹船且向南零汲:指划船向南去寻找水源。

欲试高人识鉴精:想要试探一下那些高人的鉴别能力是否精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通过对古人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

首句“古寺僧囊见水经”,描绘的是一幅宁静的画面。古寺中的僧人,手持《水经注》,看着井中的水,感叹时间的流逝。这里的“水经”指的是古代的一部地理书籍,而“僧囊”则是指僧人携带的行囊,里面装有一些生活必需品。通过这样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出,僧人已经习惯了生活的平淡,不再追求富贵荣华,而是选择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次句“未贪饮菊学长生”,进一步揭示了僧人的性格特点。他没有贪图富贵和长生不老的梦想,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朴素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菊花”象征着高洁、清雅的品质,而“长生”则是人们普遍向往的福禄寿。然而,僧人却表示他并不需要这些,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性格特点也反映了佛教对于人生的一种理解,即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只有通过内心的修炼,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接下来的两句“棹船且向南零汲,欲试高人识鉴精”,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诗人希望尝试一下那些高人的鉴别能力,看看他们是否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这里的“棹船”指的是划船,“南零汲”则是指向南寻找水源。通过这样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希望通过实践和探索,去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高人的认可和指导。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画面,展现了僧人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也让我们思考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