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宇净扫地,竹炉深炷香。
一枝藤倚壁,六尺簟敷床。
门掩人声寂,帘垂昼景长。
跏趺便终夕,端不负兹堂。

诗句翻译:

进入堂屋,坐定之后,茅草的屋子已经打扫干净了,摆放着竹制的炉子正在燃烧着香火。

一根枝蔓靠在墙壁上,六尺长的席子铺在床铺上。

门关上了,外面的喧嚣声消失了,帘幕垂下来,挡住了窗外的阳光。

盘腿坐下便一坐坐到天黑,我确实没有辜负这间茅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朴的农家生活场景。诗人坐在堂屋中,四周环境宁静而舒适。诗中的“坐进堂”表达了一种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第一句“茅宇净扫地”,描述了堂屋的清洁和整洁。茅草屋通常不需要经常打扫,因为自然风干的特性,使得屋内保持了干净和干燥。这里的“净扫地”强调了这种自然的、无需过多维护的生活状态。

第二句“竹炉深炷香”,则是对堂屋中细节的描绘。竹子制作的炉子散发出袅袅烟雾,增添了一份温馨的氛围。在这里,“竹炉”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存在,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第三句“一枝藤倚壁”,进一步描绘了堂屋中的景象。一根藤蔓依偎在墙壁上,显得有些俏皮和自然。这里的“一枝藤”可能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生长的力量,与“六尺簟敷床”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第四句“门掩人声寂”,表现了一种静谧的感觉。门被紧紧关闭,外面的喧嚣声都被隔绝在外,只有室内的安静。这种静谧让人感到安心和宁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第五句“帘垂昼景长”,则是对光线的描写。窗帘垂落,遮挡住了窗外的阳光,形成了一种朦胧的光影效果。这里的“昼景长”不仅形容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最后一句“跏趺便终夕”,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盘腿坐着的习惯和享受。这是一种修行的姿态,也是诗人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他并不追求物质的富足,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里的“跏趺”是盘腿而坐的意思,而“终夕”则意味着整个夜晚都在这种状态下度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对堂屋内部环境的详细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朴素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心灵的平和与满足,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宁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