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情解作攀缘,一钵三衣只兀然。
坐对青山不知老,学人休问祖师禅。

【诗句注释】

法喜:梵语“阿罗诃”(ārhā)的意译。意为欢喜、高兴,佛教用语,为修行人修道时所发的一种内心喜悦之情。

院一瓦一木皆自能师手而师丈室惟布衾木枕无复长物即之坐庞眉皓顶泊然似不能言者无乃真有道者耶:院中的一切,都是从佛祖那里学来的,但是佛祖住的庙宇却只有一张布被和一块木头做枕头,没有其他的东西。我坐在这简陋的环境中,虽然已经满头白发,但心里却非常平静,好像什么话都讲不出来似的,难道他真的有什么高深的修为吗?

了无情解作攀缘,一钵三衣只兀然:对于世间万物,我已经看破红尘,所以不再去追求什么名利地位。我只有一瓢酒和几件换洗衣物,过着清苦的生活,但我却心如止水,没有任何杂念。

坐对青山不知老,学人休问祖师禅:我每天只是静静地坐着,面对苍翠的山峦,感受着岁月的流逝。我不去思考过去的事情,也不再去询问禅宗的道理。

【译文】

在佛祖身边学习佛法的时候,院中的一切都由佛陀亲自传授。然而佛祖却住在简陋的寺庙里,只有一张布被和一块木头做的枕头。我在这里静坐,虽然满头白发,但心境却非常宁静,仿佛没有什么可以让我牵挂的。对于世间的名利地位,我已经看得很开,没有什么值得执着的。我只有一瓢酒和几件换洗衣服,过着清苦的生活。每天我只与青山为伴,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我不去思考过去的事情,也不再去追问禅宗的道理。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僧人,过着简单而清贫的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法喜院内修行生活的情景。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僧人清贫简朴的生活状态和超脱世俗的心境。同时,通过对比僧人与世俗之人的不同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第一段描述了僧人在法喜院内的修行环境。这里的一切,都是从佛祖那里学来的,但是佛祖住的庙宇却只有一张布被和一块木头做枕头。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僧人简朴的生活状态和他内心的宁静。

第二段则是描述僧人的生活态度。他对于世间万物已经看破红尘,不再去追求名利地位。他只有一瓢酒和几件换洗衣物,过着清苦的生活。然而,他却心如止水,没有任何杂念。

第三段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诗人面对青山,感受着岁月的流逝。他不去思考过去的事情,也不再去询问禅宗的道理。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僧人,过着简单而清贫的生活。他的心境非常宁静,仿佛没有什么可以让他牵挂的。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艰辛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同时,诗人通过对僧人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美丽的山水画,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