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曾闻叫,悲哉失侣音。
能鸣终召祸,善走竟成禽。
设罟须新雨,寻踪恋旧林。
衰年资血味,生杀亦何心。
【注释】
①鹿:指野兽。
②谢正仲:人名,诗人的朋友。
③山寺:寺院。
④鸣:叫。
⑤善走:跑得快。
⑥罟(gu):古代用竹竿、绳索制成的捕鱼工具。
⑦寻踪:寻找踪迹。
⑧衰年:衰老年岁。
⑨“生杀”句:意思是:自己虽然年迈,但仍然有血性,不会因为捕杀而心安理得。
【赏析】
此诗为酬答友人谢正仲的诗。谢正仲曾馈赠鹿肉,并请作《食鹿肉》诗,作者写此诗以作答谢。
首联是说:我在山上寺中听到过野兽的哀鸣,可悲的是它们失去了同伴的声音!
颔联说:能发出声音的野兽终将招致祸患,善奔跑的野兽最终成为猎取的对象。
颈联说:要设下捕兽的罗网,必须在新雨之后;要想找到野兽,就必须追寻其旧时的山林。
尾联说:我年老已衰,靠吃野兽的血为食,至于捕杀野兽,我是不会心安理得的。
这首诗是诗人在酬谢朋友谢正仲馈赠鹿肉后写的。全诗四联,前二联写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后二联写诗人对生死和名利的看法。
诗人首先感谢友人馈赠美味,然后以山寺闻虎啸、悲哉失侣音起兴,说明野兽失去同伴的悲哀。接着,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写对生命的珍惜。他写道:“能鸣终召祸,善走竟成禽。”这里,诗人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鸣”,指老虎的吼叫,二是“善走”,指猎犬善于奔跑。诗人认为老虎虽然能够发出声音,但它最终还是招致了祸害;猎犬尽管善于奔跑,但它最终还是被捕获为猎物。这两个典故都是比喻人的短命。诗人在这里表明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即使人的生命短暂,也应该珍爱生命。
诗人又写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法。他说:“设罟须新雨,寻踪恋旧林。”这里的“罟”是指捕捉野兽的网;“踪”是指踪迹;“林”是指树林。诗人的意思是说,为了设下一个捕捉野兽的网,需要等待新雨之后,才能看清踪迹;要追寻野兽的踪迹,就要依恋那片树林。这两句诗进一步说明了诗人珍视生命、不慕名利的态度。
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年老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雄心壮志,但是仍然保有血性,不会为了捕猎而心安理得。这是全诗的结语,也是诗人的总结。
此诗表现了诗人珍重生命、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