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似琉璃底,水行空影中。
槎浮应恍惚,星会恐朦胧。
七月初七夜,一年须一逢。
经躔那有此,吾欲问天公。

七夕

河似琉璃底,水行空影中。

槎浮应恍惚,星会恐朦胧。

七月初七夜,一年须一逢。

经躔那有此,吾欲问天公。

注释:

  • 河似琉璃底:比喻银河像清澈的琉璃一样,颜色鲜艳,光彩夺目。
  • 水行空影中:指银河中的星星在水面上投下的影子,如同水中的倒影,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 槎浮应恍惚:槎(chá)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木筏,用来渡河或航海;“应恍惚”则表示槎在水上漂浮时显得非常模糊、不真实。
  • 星会恐朦胧:星会可能是指天上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星座,如牛郎星和织女星等,但它们在天空中往往显得朦胧不清。
  • 七月初七夜:指的是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也称为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一年须一逢:每年只有这一天才能看到银河中的星星排列成特定的形状,因此被称为七夕节。
  • 经躔那有此:这里用“经躔”来表示天文观察,而“此”则是指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七夕节的美景。
  • 吾欲问天公:我(作者自称)想要向天公(即天帝)请教关于七夕节的美丽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通过对夜空中璀璨星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一传统节日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如将银河比作琉璃般清澈、透明,将星星比喻为水中的倒影等,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应恍惚”、“恐朦胧”等词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浪漫的氛围。此外,诗中的“七夕”、“一年须一逢”、“经躔那有此”等关键词,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最后,“吾欲问天公”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天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这个传统节日的深深留恋和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