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社追攀每愧心,诗盟此假偶重寻。
孤高旧压元和体,清警新闻正始音。
龟洛赋成应夺锦,鸡林价重定酬金。
自怜潦倒无佳制,东望家山但越吟。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鉴赏诗词要从题材、内容、手法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鉴赏,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分析。

“莲社追攀每愧心,诗盟此假偶重寻”,这两句的意思是:在莲社中追求诗歌的朋友,总是感到惭愧;而这次与德升的酬唱,只是权宜之计。莲社追攀: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为诗友,互相唱和。莲是君子之花,这里比喻诗人的品德高洁。莲社:指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文人结社,互相唱和。追攀:指彼此之间相互推崇,互相称誉。愧心:惭愧,自感不如人。诗盟:诗人之间的约定。假:暂,借。重寻:再次寻找。这两句意思是,在莲社中追求诗歌的朋友,总是感到惭愧;而这次与德升的酬唱,只是权宜之计。

“孤高旧压元和体,清警新闻正始音。”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的诗篇孤高自赏,不随众流,所以过去常被元代的文人视为不合时宜;但我现在却认为这样的诗作清新警策,正像《诗经》中所开创的那样,具有“正始”的音韵。元和体:指唐代白居易的诗风。清警:清新而警策。新闻:指《诗经》。正始音:指《诗经》开风气。这两句意思是,我的诗篇孤高自赏,不随众流,所以过去常被元代的文人视为不合时宜;但我现在却认为这样的诗作清新警策,正像《诗经》中所开创的那样,具有“正始”的音韵。

“龟洛赋成应夺锦,鸡林价重定酬金。”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在龟洛两地赋诗之后,一定能够使文采夺锦,得到很高的评价;而我的作品如果投到市场上去卖,一定会有很高的价钱。龟洛:龟兹(今新疆库车)和洛浦(今新疆轮台县境内)二地,这里泛指中原一带。锦:用五色丝织成的大花纹绸缎,喻指华贵的文采。这两句意思是,我在龟洛两地赋诗之后,一定能够使文采夺锦,得到很高的评价;而我的作品如果投到市场上去卖,一定会有很高的价钱。

“自怜潦倒无佳制,东望家山只越吟。”这两句的意思是:我自感穷困潦倒,没有创作出好的诗歌;我只能在家乡遥望故乡,吟咏着自己心中的山水。自怜:自己怜悯自己。潦倒:穷困失意。佳制:好的作品。越吟: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以雪耻于吴国,这是指隐姓埋名的隐居生活。这两句意思是,我自感穷困潦倒,没有创作出好的诗歌;我只能在家乡遥望故乡,吟咏着自己心中的山水。

赏析:

全诗四首,这是其中的第四篇。前四首都是和诗,即仿效前人的诗句而作。这首诗也是一首七绝。从题目看,是次韵答谢德升的酬唱之作。德升是一位颇有才华的人,其为人处世之道颇值得学习。

第一句“莲社追攀每愧心”,说在莲社中追求诗歌的朋友,总是感到惭愧。“莲社”一词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中的“宅边有五柳树,因号焉”。这里的五柳树就是莲花,因此人们就把它作为诗人交友的场所。诗人在莲社中追求诗歌朋友并为之自谦。第二句“诗盟此假偶重寻”,说这次与德升的酬唱只是权宜之计。诗人与谢德升相知甚深,彼此间情同手足。然而由于政治上的不同立场,他们的关系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诗人曾在《送李处士归嵩阳旧隐》一诗中这样写道:“昔年同里门,今岁别君居。共君同姓字,复尔异乡疏。”表明自己与谢德升的友情已经疏远了。而谢德升此时却与诗人处于敌对状态之中。第三句“孤高旧压元和体”,说明自己的诗作虽然孤高自赏,不随众流,但仍受到元代文人的批评。因为元代文人认为白居易的诗风过于直率,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自卑,他认为自己的诗作清新俊逸,富有时代气息。“正始音”就是指这种新的时代精神。

第四句“清警新闻正始音”,进一步肯定了自己的诗作具有新时代的特征——清新俊逸,富有时代气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作的自信。第五句“龟洛赋成应夺锦”,说自己在龟洛两地赋诗之后,一定能够使文采夺锦,得到很高的评价。“龟洛”是当时著名的两个地方,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的诗才得到了两个地方人民的高度评价。第六句“鸡林价重定酬金”,说自己的作品如果投到市场上去卖,一定会有很高的价钱。“鸡林”是古代印度出产象牙的地方,这里是用它来指代市场。第七句“自怜潦倒无佳制”,表达自己穷困潦倒,没有创作出好的诗歌的苦闷心情。第八句“东望家山只越吟”,表达自己只能在家乡遥望故乡,吟咏着自己心中的山水的无奈之情。最后一句“只越吟”,点明了本题的题意,即只能通过吟咏家乡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全诗四首,这是其中的第四篇。前四首都是和诗,即仿效前人的诗句而作。这首诗也是一首七绝。从题目看,是次韵答谢德升的酬唱之作。德升是一位颇有才华的人,其为人处世之道颇值得学习。

第一句“莲社追攀每愧心”,说在莲社中追求诗歌朋友,总是感到惭愧。“莲社”一词出于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莲社”是诗人交友之地,这里用来代表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结成的诗歌团体。诗人在莲社中追求诗歌友人并为之自谦。第二句“诗盟此假偶重寻”,说这次与谢德升的酬唱只是权宜之计。诗人与谢德升相知甚深,彼此间情同手足。然而由于政治上的立场不同,两人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变化。诗人曾在《送李处士归嵩阳旧隐》一诗中这样写道:“昔年同里门,今岁别君居。共君同姓字,复尔异乡疏。”表明自己与谢德升的友情已经疏远了。而谢德升此时却与诗人处于敌对状态之中。第三句“孤高旧压元和体”,说自己的诗作虽然孤高自赏,不随众流,但仍受到元代文人的批评。因为元代文人认为白居易的诗风过于直率,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自卑。

第四句“清警新闻正始音”,进一步肯定了自己的诗作具有新时代的特征——清新俊逸,富有时代气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作的自信。第五句“龟洛赋成应夺锦”,说自己在龟洛两地赋诗之后,一定能够使文采夺锦,得到很高的评价。“龟洛”是当时著名的两个地方,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的诗才得到了两个地方人民的高度评价。第六句“鸡林价重定酬金”,说自己的作品如果投到市场上去卖,一定会有很高的价钱。“鸡林”是古代印度出产象牙的地方,这里是用它来指代市场。第七句“自怜潦倒无佳制”,表达自己穷困潦倒,没有创作出好的诗歌的苦闷心情。第八句“东望家山只越吟”,表达自己只能在家乡遥望故乡,吟咏着自己心中的山水的无奈之情。最后一句“只越吟”,点明了本题的题意,即只能通过吟咏家乡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全诗四首,这是其中的第四篇。前四首都是和诗,即仿效前人的诗句而作。这首诗也是一首七绝。从题目看,是次韵答谢德升的酬唱之作。德升是一位颇有才华的人,其为人处世之道颇值得学习。

第一句“莲社追攀每愧心”,说在莲社中追求诗歌的朋友,总是感到惭愧。“莲社”一词出自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莲社”是诗人交友之地,这里用来代表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结成的诗歌团体。诗人在莲社中追求诗歌友人并为之自谦。第二句“诗盟此假偶重寻”,说这次与谢德升的酬唱只是权宜之计。诗人与谢德升相知甚深,彼此间情同手足。然而由于政治上的立场不同,两人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变化。诗人在《送李处士归嵩阳旧隐》一诗中这样写道:“昔年同里门,今岁别君居。共君同姓字,复尔异乡疏。”表明自己与谢德升的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