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江头望几回,支持愁态入衔杯。
要归便问西门渡,行止何关杜宇催。
“春去喜无怨乌二首 其一”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董嗣杲创作,是一组关于春天和归途的抒情诗。每首都以“春去喜无怨鸟”开头,展现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哀愁以及对归途的期盼。以下是对这两首诗歌逐句的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 第一首
- 原文:
春尽江头望几回,支持愁态入衔杯。
要归便问西门渡,行止何关杜宇催。
- 译文:
当春天结束时,我在江边眺望了几次,支撑着忧愁的神态,举杯消愁。
回家时,我会询问西门渡口,我的行程与杜宇鸟无关。
- 注释:
- 江头:江边。
- 愁态:忧愁的状态。
- 衔杯:饮酒。
- 西门渡:地名,可能是诗人回家的必经之路。
- 杜宇催:指杜鹃声催促归期的声音。
-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结束之际的孤独和忧郁。通过反复的江头眺望,诗人描绘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愁绪,并通过酒来消解这种情感。最后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归途的期待,以及对自己行程与外界因素无关的自我安慰。整体上,这首诗展示了春天消逝时的哀愁和对自由归途的追求。
- 第二首
- 原文:
春尽江头望几回,支持愁态入衔杯。
要归便问西门渡,行止何关杜宇催。
- 译文:
当春天结束时,我在江边眺望了几次,支撑着忧愁的神态,举杯消愁。
回家时,我会询问西门渡口,我的行程与杜宇鸟无关。
- 注释:
- 春尽:春天结束。
- 江头:江边。
- 衔杯:饮酒。
- 西门渡:地名,可能是诗人回家的必经之路。
- 杜宇催:指杜鹃声催促归期的声音。
- 赏析:
与第一首相同,这首诗继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以及对春天流逝的无奈。不同的是,这首诗更多地探讨了诗人对未来归途的期望以及对个人行程的控制。通过询问西门渡口并表示自己的行程与杜宇鸟无关,诗人试图摆脱外在环境的影响,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整体上,这首诗更加强调了诗人对自我命运的控制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这两首诗都是董嗣杲用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深刻地描绘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