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饱浮图世共憎,蓬蒿师独养牛耕。
田驱白石年常过,林印青薪岁旋生。
竹似子孙怜笋茁,树添松柏补风声。
眉头怪得春来喜,雨起蔬苗粒粒成。
诗句释义
1 慵饱浮图世共憎:“慵”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懒散,而“浮图”通常指佛塔,这里暗指和尚或者僧侣。这一句可能是说和尚们因为懒散而受到世人的厌恶。
蓬蒿师独养牛耕:这里的“蓬蒿”指的是野草,而“师”可能指的是师傅。这一句可能是说这位师傅独自一人在野外耕种,过着清苦的生活。
田驱白石年常过:这里的“田驱”可能指的是驱使牛耕田,而“白石”可能指的是石头。这一句可能是说牛耕田时,每年都会驱使大量的石头通过田野。
林印青薪岁旋生:这里的“林印”可能指的是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阴影,而“青薪”可能指的是燃烧后的木材残留物。这一句可能是说树木的影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每年都会重新形成。
竹似子孙怜笋茁:这里的“竹”指的是竹子,而“笋茁”可能指的是竹笋的生长。这一句可能是说竹子像人一样有着家族关系,而新生的竹笋就像孩子们一样可爱。
树添松柏补风声:这里的“树”和“松柏”都是树木的种类,而“补风声”可能指的是树木能够吸收风的声音。这一句可能是说树木能够帮助人们吸收噪音,让环境变得更安静。
眉头怪得春来喜:这里没有明显的关键词,但根据上下文,可以理解为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喜悦。
雨起蔬苗粒粒成:这里的“蔬苗”指的是蔬菜的幼苗,而“雨起”可能指的是雨水的到来。这一句可能是说在雨水的滋润下,蔬菜的幼苗生长得非常好,最终都变成了一粒粒的种子。
译文
慵懒的僧人因贪食被世人所憎弃,
只有野地中耕作的师傅才独自享受牛耕的乐趣。
每年农田都会驱使大量的石头通过田野,
树木的影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年年重新形成。
竹子有如子孙般疼爱笋子的成长,
树林中的松柏能补充风吹的声音。
春风的到来使人们感到喜悦,
雨水降临使蔬菜的幼苗颗粒饱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表现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顽强。通过对寺庙僧人与田园生活的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和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之情。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