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东西中浯溪,云埋雨洗三吾碑。
【注释】
湘江:指湘江,流经湖南。浯溪:在今湖南衡阳县东南。三吾碑:即“三公碑”,为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时所刻,文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三人的事迹,后由王播改为《唐故吏部侍郎元君长男京兆府少尹赠尚书右丞制》等五篇。云埋雨洗:指风雨剥蚀了文字,使其难以辨认。三吾碑:指韩、柳、刘三人的碑碣。
【赏析】
此诗是诗人追怀唐代著名文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感叹其遭贬谪、罹不幸的历史事件而写的。全诗前四句写湘江、浯溪的景色,暗喻他们遭受贬谪、被世人遗忘;后四句点明主题,抒发感慨。
首联两句说,湘水之西是中书省,中书省之南有浯溪。这二句以“东西中”概括当时中央官署的分布状况,暗示韩、柳、刘三人皆官至中枢要职。“云埋雨洗三吾碑”,是说这三座碑石都因风雨剥蚀而难以辨认。这一句既是对韩愈等人遭遇的概括,也是对他们的同情,暗含着一种悲愤之情。
次联紧承上句,用一个“思”字领起,直抒胸臆。这里,诗人以“云埋”、“雨洗”来比喻他们的遭遇,以“三吾碑”来象征他们的功绩。“三吾碑”既指韩、柳、刘三位大儒的碑碣,又暗寓他们的姓名。这样,韩、柳、刘三人就都被笼罩在一层神秘莫测的氛围之中,从而更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于他们坎坷遭遇的关切和同情。
第三联进一步强调他们遭受迫害的严重性。“云埋雨洗”,不仅表明他们遭受迫害的程度之深,而且暗示了他们遭受迫害的时间之久:“三吾碑”则是指他们的姓名与功绩,以及他们所受到的冤屈。这两句既是对韩、柳、刘三人遭遇的概括,又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尾联回到本题上,点出“三吾碑”这一主题。“三吾碑”,一是指韩、柳、刘三人的碑碣,二是暗寓他们的姓名。这里,诗人把二人和三人联系起来,使“三吾碑”这一意象更为完整地体现出他们共同的精神品格。同时,这也是诗人对于他们坎坷遭遇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这首诗是一首借古讽今之作。诗人借对韩、柳、刘三人遭受迫害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担忧。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