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适意在行乐,古人所以秉烛游。
月山追忆旧游处,尽写风烟入缣素。
我来见画如见景,想像高唐犹可赋。
诸君后会应可期,云萍合散今何之?
安得扁舟澉川去,日与杖屦相追随。
登山把酒醉明月,共看此画歌此诗。

【注释】

我辈:我们这些。适意:称心如意。行乐:游乐。古人:指唐代诗人杜甫。秉烛游:指杜甫晚年,在成都草堂,夜以继日地写诗作赋,如履薄冰。月山:指四川峨眉山,因山上多产月华石而得名。风烟:云雾。缣素:指书画用的白绢。

想像高唐:指《长杨赋》中的“高唐神女”。高唐:地名,传说中楚怀王梦中见到的美人。犹可赋:还可以写成诗。

诸君后会应可期:你们以后还有机会相聚。期:希望。云萍:像浮云和浮萍一样飘荡不定。今何之?何处去。安得扁舟澉川去:谁能驾一叶扁舟到澉川来。澉水在今浙江境内,是长江支流。澉川:古地名,在这里代指澉川。

【赏析】

《题东山玩月图》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此诗为作者观画而发感慨之作,借观画之机,抒写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与忧虑。

首联两句说“我辈适意在行乐”,即自己等闲散人,只图寻欢作乐、纵情山水。“古人所以秉烛游”是说古人也有这种心情。“古人”是指杜甫。杜甫曾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冬,因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卜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他在此期间,夜以继日,灯下吟诗,作赋,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九载有其自注云:“近岁,灯夕未尝废书,然无佳思也。故虽落星沉璧,未有胜也。”杜甫的诗篇《秋兴八章》,就是他在成都草堂灯下所作,其中有“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等名句。

颔联两句说诗人看到这幅画,就仿佛看到了杜甫当年在成都草堂时的情景,于是便想写一首诗来赞美它。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常邀集友人来饮酒赏月,赋诗唱和。“尽写风烟入缣素”,就是描绘了这一情景:他们举杯畅饮,一边吟诗,一边赏月,把酒言欢,直到月亮西坠,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颈联两句说,如今来到这东山游玩,看见这幅玩月图,就好像看见了杜甫当年的风采,可以和他一起吟诗作文,抒发自己的感慨。“诸君后会应可期”一句,是说大家以后还会有相见的机会;“云萍合散今何之?”是说大家今后的命运如何,难以预料。

尾联两句说,但愿能有一只小船,把我带到澉川去,让我能天天与朋友们饮酒作乐,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澉川”是古代水名,在今浙江境内。

这首诗是作者观画而发的感叹,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也表现了他的豪放情怀和爱国热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