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次欲安嗟孰是,参前无物若为书。
萧条此意人谁问,兴废由来命也与。

【注释】

①造次:仓促。欲安嗟孰是:急迫之中,又何谈是非好坏。②参:参酌。③此意:这里的意思是,萧条的心情,又有谁来过问呢?④兴废:指国家兴亡,世事更替。⑤命也与:命运啊!⑥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其四: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中的第四首诗。斋自警:斋戒自警。六绝:六首绝句。

译文:

仓促之间,又何必分辨什么是非好坏呢?

在这萧条的时刻,又有谁来询问呢?

国家的兴亡,世事的变迁,都是命运所决定的啊。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斋戒自警时创作的六绝诗中的第四首。诗人在斋戒期间,心情郁闷,借题发挥,感慨人生、世态的无常变化。

开头两句说,仓促之间,又何必分辨什么是非好坏呢?这两句是对前面“造次”的深化和升华。诗人在匆忙之际,本应辨明是非,分清良莠,但事与愿违,却陷入了迷茫之中。这两句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世态的深刻感悟。这种感悟并非一时之见,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总结。因此,这两句虽然平淡无奇,但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间两句写在这萧条的时刻,又有谁来询问呢?这里的“萧条”,不仅是指环境,更是指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此时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个人的处境也颇为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不禁感到孤独无助,仿佛置身于一片荒芜之地。然而,他并没有沉沦下去,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两句既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也表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国家兴亡,世事变迁,都是命运所决定的啊。诗人通过这样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这种观点虽然带有悲观色彩,但却揭示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这样的感慨,传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它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