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渍墨写成竹,变化琅玕作玄玉。
公约赠我两大轴,不比丹青凡草木。
六月都城苦炎燠,车马纷纷正驰逐。
曲台官冷昼掩关,净扫虚堂展霜幅。
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
忆得扁舟载雪时,曾寄会稽江上宿。
谢公约惠墨竹图
杨杰诗意与画艺欣赏
诗句原文
幽人渍墨写成竹,变化琅玕作玄玉。
公约赠我两大轴,不比丹青凡草木。
六月都城苦炎燠,车马纷纷正驰逐。
曲台官冷昼掩关,净扫虚堂展霜幅。
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
忆得扁舟载雪时,曾寄会稽江上宿。译文注释
- 幽人:指诗人自己,表达了一种隐逸的心境。
- 渍墨写成竹:用墨水绘制竹子,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
- 变化与变易:这里指的是墨竹画中的竹叶随风而动,如同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象。
- 公约赠我两大轴:感谢好友赠送两大卷墨竹画作。
- 六月都城:描述了都城的炎热和人们忙碌的生活状态。
- 曲台官冷:暗指官府的冷清,可能因为夏日高温导致公务繁忙减少。
- 帘间:指室内的窗帘后面,可能是在说室内环境的变化。
- 微风与风物:形容室内外温差导致的自然现象。
- 忆得:回忆起过去某段时间的经历。
- 载雪:比喻乘船时带了很多雪。
- 会稽:古代地名,这里指代朋友所在的城市。
赏析
《谢公约惠墨竹图》是杨杰对友人谢公约墨竹画艺术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墨竹画的魅力。从“幽人渍墨写成竹”到“不比丹青凡草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墨竹画的艺术效果形象化,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墨香的竹林之中。此外,杨杰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如“六月都城苦炎燠”与“曲台官冷昼掩关”,以及“帘间忽有微风来”与“不动纤枝清满屋”,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背景信息
《谢公约惠墨竹图》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书画艺术的高度发展。杨杰作为一名官员兼艺术家,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包括书画。此诗可能是在收到谢公约的墨竹画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艺术成就的赞赏以及对友谊的珍视。结语
《谢公约惠墨竹图》不仅是一首赞美友人墨竹画的诗作,更是一种情感交流与艺术欣赏的方式。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杨杰与谢公约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