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陷河洛,元帝南渡江。
宣帝之曾孙,立号都建康。
明成康与穆,哀废最堪伤。
简文武安后,桓玄暂称王。
卒闻恭帝世,逊位宋武皇。
两晋十五主,二百年而亡。

历代诗 其十二 东晋

诗句释义:

  1. 夷狄陷河洛,元帝南渡江。
  • “夷狄”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 “河洛”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
  • “元帝”是晋元帝司马睿的自称。
  • “南渡江”指的是司马睿带领军队向南迁移到江宁一带。
  1. 宣帝之曾孙,立号都建康。
  • “宣帝”指的是晋宣帝司马懿。
  • “曾孙”指宣帝之子司马攸。
  • “立号都建康”指的是司马攸在建康(今南京市)建立国号,即东晋。
  1. 明成康与穆,哀废最堪伤。
  • “明成”和“哀废”都是指晋明帝和晋哀帝时期的政治变动。
  • “穆”可能指晋穆帝时期的政治变革。
  • “哀废”表示这些时期的皇帝被迫退位或被废黜。
  1. 简文武安后,桓玄暂称王。
  • “简文武”可能指的是晋简文帝司马昱对文臣武官的政策。
  • “安后”可能是指晋安帝时期,政治相对稳定。
  • “桓玄暂称王”指的是桓玄在晋末年短暂地称帝。
  1. 卒闻恭帝世,逊位宋武皇。
  • “卒闻”可能指临终听到。
  • “恭帝”是晋恭帝司马德文的谥号。
  • “逊位”表示恭帝被迫退位。
  • “宋武皇”是宋武帝刘裕的尊号。
  1. 两晋十五主,二百年而亡。
  • “两晋”指的是西晋和东晋两个朝代。
  • “十五主”指的是这两个朝代共有十五个君主。
  • “二百年而亡”意味着这些君主的统治持续了二百年,最终灭亡。

译文:
在历史的长河中,东晋王朝诞生于动荡不安的岁月。这个王朝由晋元帝司马睿率领南渡长江,建立了都城建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晋经历了许多动乱和政治变迁,最终在公元420年灭亡。尽管东晋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两个世纪,但它在文化、艺术和政治制度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东晋的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和政权更迭的复杂过程。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将东晋的历史浓缩在短短的几句之中,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这个历史阶段的基本情况。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