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篝灯孰与同,此心吾欲付冥鸿。
茅檐已作十旬雨,蕙帐不禁连夜风。
一段清愁诗句里,十分寒事酒杯中。
溪云未用安排雪,且听梅花试小红。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夜坐:描述诗人深夜坐在室内的情景。
  2. 炉火篝灯孰与同:比较炉火和灯笼的陪伴,表达对陪伴的偏好或情感寄托。
  3. 此心吾欲付冥鸿:表示自己的心意想要像大雁一样自由飞翔。
  4. 茅檐已作十旬雨:形容茅草屋檐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雨水。
  5. 蕙帐不禁连夜风:比喻蕙草的帷帐无法抵挡连夜的风雨。
  6. 一段清愁诗句里:在诗中抒发了深深的忧愁。
  7. 十分寒事酒杯中:将酒比作可以抵御寒冷的事物。
  8. 溪云未用安排雪:暗示不需要担心溪边的云彩会下雪。
  9. 且听梅花试小红:在等待春天到来时,先听梅花的声音,享受它的芬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夜坐》,通过描绘深夜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首句“炉火篝灯孰与同”中的“孰与同”可以理解为“谁与共”,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炉火和灯笼的场景,强调了一种孤独的情感。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环境的不同,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第二句“此心吾欲付冥鸿”中的“此心”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心声或者是某种情感状态,“付冥鸿”则是一种寄托和释放的方式。这一句透露出诗人想要像飞鸿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

第三句“茅檐已作十旬雨”中的“茅檐”指代简陋的住所,“十旬雨”则是指长时间连续不断的降雨天气,这表达了环境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同时,“已作”也可能意味着已经承受了很多苦难。

第四句“蕙帐不禁连夜风”中的“蕙帐”是一种象征性的意象,代表一种优雅和高洁的品质;“禁”在这里是忍受的意思,而“连夜风”则描述了夜晚的狂风,形象地描绘了恶劣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品格。

第五句“一段清愁诗句里”中的“诗句”可能指的是诗歌,这里的“清愁”可以理解为深深的忧郁或者不满。这两句可能是在说诗人将自己的忧愁之情化作文字,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六句“十分寒事酒杯中”中的“寒事”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艰辛和困难,而“酒杯”则是一种娱乐和消遣的工具。这一句可能是在说,尽管面对许多困难,诗人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饮酒来缓解压力。

最后一句“溪云未用安排雪”中的“溪云”可能指的是溪边的云彩,而“安排雪”则是指在计划中发生的事情。这一句可能是在说,不需要担心溪边的云彩会下雪,暗示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态度。它不仅是一首描写夜晚景色和心情的诗,更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