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番见除夕,稍知惭愧此之日。
小时辛苦习科场,惟恐一官身未得。
二十七岁方尘忝,又阅八年初实历。
又阅十年满两任,汲汲皇皇望通籍。
况逾百指家累重,荫赡浩穰忧不给。
所以中心怀蹐局,每至岁朝常戚戚。
前年涉险趋淮幕,去年举剡甫及格。
犹自奔波趁班见,来往时时在涂陌。
今年事定已改官,分邑不远近乡国。
秋风行可报瓜熟,便得怡愉奉慈色。
所以亲边知自幸,笑语团栾竟通夕。
虽然丈夫致君泽民事业匪仅此,要是此去无限隔。
但办劳心供抚字,忠信尚可行蛮貊。
断不依阿事妩媚,亦不聚敛求封殖。
升而戾天沈而渊,一听天公无固必。
若缀班行尽向高,炉香夹侍螭坳侧。
剩拟抗论高回天,粗有外氏之遗策。
或分一垒向边疆,愿作长城如李绩。
霜台直笔屏奸回,机幕飞毫草文檄。
诗句及译文
1. 四十五番见除夕,稍知惭愧此之日。
注释: 四十五番,指一年之中的四次大赦;除夕,农历年末的最后一天。此处表达作者对过去的自责和对未来的期望。
2. 小时辛苦习科场,惟恐一官身未得。
注释: 科场,科举考试的场所;身未得,担心未能获得官职。表达了作者年轻时对功名的追求和焦虑。
3. 二十七岁方尘忝,又阅八年初实历。
注释: 尘忝,意为尘埃般的卑微;八旬,指八十年。此处表达了作者在中年时期对自己的定位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4. 又阅十年满两任,汲汲皇皇望通籍。
注释: 十年,表示十年的时间;两任,指两次担任官职;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皇皇,忙碌的样子;通籍,指取得功名。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忙碌和对通籍(即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的追求。
5. 况逾百指家累重,荫赡浩穰忧不给。
注释: 逾百指,形容家庭负担沉重;荫赡,指依靠祖先的恩赐或地位得到的生活;浩穰,形容丰富;忧不给,担忧供应不足。表达了作者对家庭责任和生活压力的忧虑。
6. 所以中心怀蹐局,每至岁朝常戚戚。
注释: 中心怀蹐局,形容内心不安;戚戚,形容忧虑和不安。表达了作者对年终的不安和对新的一年的期待。
7. 前年涉险趋淮幕,去年举剡甫及格。
注释: 趋淮幕,指前往淮河流域的幕府;剡甫,可能是地名或官职;及格,指通过考试或考核。表达了作者在仕途上的起伏和经历。
8. 犹自奔波趁班见,来往时时在涂陌。
注释: 奔波,形容忙碌地来回走动;班见,指按时朝见;涂陌,指道路上。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忙碌和对时间的把握。
9. 今年事定已改官,分邑不远近乡国。
注释: 事定,指事情已经完成;改官,指调整官职或调动工作;分邑,可能是指分配到某个地方任职;不远不近,形容距离适中;乡国,指故乡国家。表达了作者在新职位上的适应和对家乡的感情。
10. 秋风行可报瓜熟,便得怡愉奉慈色。
注释: 秋风行,指秋天的到来;报瓜熟,可能是指报告丰收的消息;怡愉,形容愉快;奉慈色,指尊敬父母的脸色。表达了作者在收获季节的喜悦和对父母的敬爱。
11. 所以亲边知自幸,笑语团栾竟通夕。
注释: 亲边,指亲近边关;自幸,形容自己感到幸运或满足;笑语团栾,形容欢声笑语;竟通夕,指整晚直到天亮。表达了作者在边疆生活的愉悦和与家人团聚的幸福。
12. 虽然丈夫致君泽民事业匪仅此,要是此去无限隔。
注释: 丈夫,指男子汉;致君泽民,指为君王造福、为民谋福利;匪仅此,不是仅仅这样;此去,指这次出征或调动;无限隔,形容距离遥远。表达了作者对为官从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3. 但办劳心供抚字,忠信尚可行蛮貊。
注释: 但办,指只要尽力去做;劳心,指用心劳苦;供抚字,指养育子女或抚养老人;忠信,指忠诚守信;蛮貊,指偏远地区的人。表达了作者对家庭责任和对社会贡献的态度。
14. 断不依阿事妩媚,亦不聚敛求封殖。
注释: 依阿,指迎合上级或他人的意愿;媚事,指迎合或讨好他人;封殖,指囤积财富或资源;断不,表示坚决不做;依阿事妩媚,指不追求迎合他人而媚世;亦不聚敛求封殖,表示不贪图财富或资源。表达了作者坚持原则、不为权势所动的态度。
15. 升而戾天沈而渊,一听天公无固必。
注释: 升而戾天,指晋升到高位时;沈而渊,指贬谪到低位时;听天公,比喻听天命或听从自然法则;无固必,指不受固定规则的限制;升而戾天和沈而渊,都形容命运多舛或仕途坎坷。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仕途的感慨。
16. 若缀班行尽向高,炉香夹侍螭坳侧。
注释: 缀班行,指加入朝廷行列;向高,意指朝中高位者;炉香夹侍,形容恭敬地站在一边侍立;螭坳侧,可能是指龙椅上的位置。表达了作者对朝中高位者的敬畏和侍立其侧的忠诚。
17. 剩拟抗论高回天,粗有外氏之遗策。
注释: 剩拟,指剩余的打算或想法;抗论,指发表见解或论述;高回天,形容影响很大或挽回局面;外氏之遗策,可能是指外氏家族的智慧或策略;粗有,表示只有一点点或略微具备;外氏之遗策,指外氏家族的策略或智慧。表达了作者希望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对外氏家族智慧的借鉴。
18. 或分一垒向边疆,愿作长城如李绩。
注释: 分一垒,指分派或部署;边疆,指边境地区;愿作长城,形容愿意为国家抵御外敌;如李绩,可能是指历史上的名将李绩;李绩,唐代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边疆安全贡献力量的决心。
19. 霜台直笔屏奸回,机幕飞毫草文檄。
注释: 霜台,指朝廷或官府;直笔,指直言不讳地书写;屏奸回,指排斥奸邪之人;机幕飞毫,形容迅速写作;草文檄,指起草公文或檄文;霜台直笔屏奸回,可能是指皇帝身边的大臣直接上书皇帝弹劾奸臣;机幕飞毫草文檄,意指官员们迅速起草公文或檄文。表达了作者忠诚于朝廷、积极进谏的态度。
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