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杪携家客桂林,乡山万里楚云深。
瓮留腊水供春酿,梅着寒花伴晚吟。
自笑老来贫不减,谁怜鬓底雪相侵。
俸钱用处清无敌,半打崖碑半买琴。

岁杪携家客桂林

乡山万里楚云深。

瓮留腊水供春酿,梅着寒花伴晚吟。

自笑老来贫不减,谁怜鬓底雪相侵。

俸钱用处清无敌,半打崖碑半买琴。

注释

  1. 岁杪:年末或年末时节。
  2. 携家客桂林:带领家人前往桂林旅游。
  3. 乡山万里:故乡的山水距离家乡非常遥远。
  4. 楚云深:形容故乡的景象如同在楚国的天空之下,云雾缭绕。
  5. 瓮(wèng)留:用瓮保存食物。
  6. 腊水:腊月里储存的水。
  7. 供春酿:供制作春天的酒使用。
  8. 梅着:梅花盛开。
  9. 寒花:冬天的花。
  10. 自笑:自己嘲笑,表示自嘲。
  11. 贫不减:即使贫穷也没有减少。
  12. 谁怜:谁能怜悯?
  13. 鬓底:发鬓之间,指自己的头顶。
  14. 雪相侵:如雪一般覆盖。
  15. 俸钱:官员的俸禄。
  16. 用途清无敌:俸禄用途清廉无比。
  17. 崖碑:悬崖上的石碑。
  18. 买琴:购买古琴。

赏析

赵希迈的《岁杪》是一首表达对故乡深切情感的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带着家人去桂林旅行的情景,以及在旅途中的种种生活细节。通过对自然风光、家庭活动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温馨的家庭旅行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首句“岁杪携家客桂林”,直接引入目的地,即桂林。通过“携家”这一动作,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而“客”字则带有一种旅途中的游子心态。紧接着的“乡山万里楚云深”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以“楚云深”形容故乡景色的深远和壮丽。这不仅是对地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心灵深处的情感投射。

第二句“瓮留腊水供春酿”,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生活场景,利用腊月的水酿造春天的美酒,反映出诗人生活的俭朴与自给自足的态度。“梅着寒花伴晚吟”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生动描绘,梅花开放象征着坚韧和美好,与诗人相伴的寒花也增添了旅途的情趣。

第三句“自笑老来贫不减,谁怜鬓底雪相侵”,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仍保持清贫状态的自我调侃,同时也透露出对他人同情的渴望。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温暖情感的向往。

最后一句“俸钱用处清无敌,半打崖碑半买琴”,表达了对物质生活清贫但精神生活丰富的满足感。诗人虽然经济条件有限,却能通过购买古琴等艺术品来丰富精神世界,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通过对家乡的深情回忆,以及对个人境遇的反思,赵希迈成功地传达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