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杖策过山林,万竹千梅可慰心。
已悟濠鱼真得计,未嫌郢曲谢知音。
飞腾要路终无那,咫尺春风且细寻。
诗自空青受山谷,到公探讨益精深。
【注释】
寄曾使君昭:寄给曾使君昭的诗。曾使君昭,名不详,据《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一有其诗三首,此其一也。
杖策:拄着拐杖步行。
万竹千梅:形容山间景色幽美。
濠(háo)鱼:春秋时期,楚庄王欲杀贤臣宋玉,宋玉以渔父之歌讽谏楚王,说:“天子非能好先王之法,好先王之政,乃好其迹而已。”意思是君王喜欢效法先王之道,却不知道真正的先王之道是什么。后用“濠鱼”指空谈而不明事理的人。
得计:指得到好处或计谋。
郢(yǐng)曲:郢地的乐曲,泛指优美动听的音乐。谢知音:比喻懂得音乐的人。
无那:无可奈何的样子。
咫(zhǐ)尺风:形容春风温暖宜人。
空青:一种青色的颜料。山谷:这里指诗人隐居的山林。
公:对朋友的敬称。探讨:讨论研究。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曾使君昭的一首五言古诗。前四句为第一层,写送别;后四句为第二层,写赠诗。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调轻松欢快,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相会的喜悦心情。
开头两句点出题意:“溪山杖策过山林,万竹千梅可慰心。”意思是说:我拄着手杖走过了山水林木茂密的山林,看到满山遍野的竹子和梅花,心里感到十分欣慰。这两句中,“杖策”“万竹千梅”是眼前景物,而“溪山”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万竹千梅”一句中的“万竹”指的是竹林,因为竹子长得茂盛,所以看上去像万竹一样;“千梅”指的是梅花,因为梅花开得很多,所以看上去像千梅一样。这两句诗把眼前的景物写得非常具体生动,使人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也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殷切期盼之情。
接下来两句是第三层。“已悟濠鱼真得计,未嫌郢曲谢知音。”意思是说:我已经领悟了濠鱼的道理,知道它为什么会得到鱼儿们的青睐;我也欣赏到了郢地的乐曲,知道它为什么能够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两联都是作者的自我感悟和自我评价,表现出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于艺术的热爱。这里的“悟”“喜”都表示一种内心的愉悦,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
然后是第四层,也是最后两层。“飞腾要路终无那,咫尺春风且细寻。”意思是说:要想飞黄腾达、走仕途之路,终究是不可能的;但即使没有这样的机遇,我们也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享受生活的乐趣。这里的“飞腾”指的是仕途升迁、事业成功,而“要路”则是指通向成功的道路。这几句诗既表明了自己对仕途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珍重,又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诗自空青受山谷,到公探讨益精深。”意思是说:我的诗歌自从受到了山谷中的清泉滋养和熏陶,就变得越来越精彩了。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也表明了他对朋友的感激之情。这里的“空青”指的是清澈的泉水,象征着纯洁和高洁的品质;“山谷”则是指诗人隐居的地方,代表着安静和安宁的环境。这两句诗既赞美了诗人的作品,也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