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一夕语,可胜十年书。
同舟数月程,其得当何如。

【注释】

①伯盖:即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人。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曾任翰林学士,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以直谏敢言著称于世,因触怒权贵而被罢职,晚年归隐于商山(今陕西商县东南)。

②一夕语:指王禹偁在《答张文潜书》中所说“吾闻子之言,可胜十年书”的话。

③同舟程:指与王禹偁共同乘船的行程。

④得当:意谓所得到的益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知好友王禹偁被贬后有感而作。诗人对友人的不幸遭遇深感痛心,但同时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启示,认为朋友虽然遭到贬谪,但只要坚持自己的志向与信念,终会有所作为。诗人用“曾闻一夕语”和“其得当何如”两句来表现自己对友人遭受贬谪后的深切同情。前句回忆了当年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听到王禹偁说的那番话;后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获知的这番言论所得到的益处的感慨。全诗情真意切,语言朴实。

首联“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是说王禹偁像一条大江那样浩荡滔滔,日夜奔流不息;而我呢?只是一条小溪,静静地从山底流去。这里既写出了王禹偁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自卑之感。颈联“一夕语,可胜十年书”,意思是说,我们上次那次偶然的闲谈,竟抵得上十年来的书信往来。这里既是对王禹偁的赞美,也是诗人对这次偶遇的珍惜。尾联“同舟数月程,其得当何如”,是说自己和王禹偁共乘一船,经过几个月的行程,彼此的关系将会有什么变化。这里既是对自己处境的自谦,也是对朋友遭遇的同情。整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把诗人和王禹偁之间的感情表达得十分真切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