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之茅三重,树以不加斲。
野息若规模,规模如是作。
【注释】
野:郊外。息:止息,休息。覆:覆盖。茅:茅草。三重:指三层。树(耸):树立。不加斲(zhuó):不砍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人在山野之中搭建了一间茅屋,用三层茅草来盖屋,不用斧子砍削,表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生活情趣。
全诗四句,前三句描写筑屋的简朴和自然,第四句点出筑屋人的态度和精神境界,“不加斲”即表明他“无为自化”的生活哲学。
首句“覆之茅三重”,是说屋盖用三重茅草盖起来。茅是草本植物,没有木材那样的坚硬,所以用“茅三重”。这里强调的是屋盖的简陋。次句“树以不加斲”,是说屋外没有修剪过的痕迹,也没有加过斧子砍斫的痕迹。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屋舍的简朴和自然,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返朴归真生活方式的向往。
后两句则直接点出筑屋人的态度和精神境界:“野息若规模,规模如是作。”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一个比喻,把筑屋者比作是“规模”,把其筑屋的行为比作是“作”,而这种“规模”“作”,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隐居山林的隐者生活,但诗人并不是要表达一种消极遁世的思想。相反,它表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诗人认为,只要像筑屋的人那样,去掉人为的雕饰和修饰,就能获得真正的人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