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何因著此君,藉之除扫簿书纷。
山中为尔曾成隐,回首悠悠空暮云。

【注释】

晏斋:书房。余自名也:我给自己取个名字。故常以榜自随:所以常常在书房中挂着一块牌子。乃以名厅事之东偏厅之后旧有一室面对竹余山居富此物亦以竹隐名:于是把这块牌子挂在厅事的东边偏殿后面的一个屋子里,这个屋子面对着竹林,所以我把这个屋子叫做竹隐室。对此:面对它。思隐:思念隐居的生活。之东又辟屋丈许连以为斋:在它的东边又建起一小屋,大约有一丈左右,把它作为我的书房。乞名于张君伯永为名曰容斋并作三绝志其事焉:我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容斋”,并且写下了三首诗来表达我对这件事的志向。其三

此地何因著此君,藉之除扫簿书纷。

山中为尔曾成隐,回首悠悠空暮云。

【赏析】

这是一首自述题壁诗,作者借写斋馆之名而抒发自己向往归隐的思想,表现了一种清旷、恬淡的人生情趣。

首句点出“斋”字。“此地何因著此君”,是说这里怎么就起了一个名为“斋”的地方呢?“著”,动词,指出现、存在之意。作者在这里用了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一种对于名利场的厌倦和对官场生活的一种反感,同时也表现出他那种不拘泥世俗的潇洒与超脱,以及他追求自然朴素的人生态度。

次句承接上句,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叫“斋”。既然有了这个“斋”,当然就需要人来打扫,所以才会有“藉”的行为。“籍”,同“藉”,通假字,借也。

第三句“山中为尔曾成隐”,意思是说,你在这儿隐居,曾经是我向往的。“山中”,指隐居之地。“为尔”,指你居住在那儿。“曾”,过去的意思。作者通过这样的表达,表明他虽然有隐居的想法,但还没有真正实现。

最后一句“回首悠悠空暮云”,是说,回头望去,只有那一片暮霭中的白云,让人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仕途生涯。作者在这句诗里用了一个“回首”的动作,表示自己已经离开了仕途,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全诗通过题壁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厌恶和追求自然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