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上俄流血,沙中竟脱身。
乃知燕刺客,有愧汉谋臣。
注释:在殿上竟然会流血,沙中竟能脱身。才知道燕国的刺客,有愧于汉的谋臣。
赏析:《杂咏一百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之一。此诗为《杂咏一百首》之五。《杂咏一百首》共收李峤所作咏怀古迹、咏史抒怀和咏物等诗100首,每诗前冠以作者的小传。这些咏怀之作,有的抒发了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感慨、对时局的忧虑;有的则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和志趣。此篇即属后一种。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那些有名无实的人的不满。
“殿上俄流血,沙中竟脱身”,是说,在殿上突然流血,而沙中却可以逃脱。这里既指历史上一些身居高位却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人物,也暗喻自己身处险境,但却能侥幸脱离困境。
“乃知燕刺客”句,是说只有那些像燕国刺客一样善于暗杀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刺客,而那些善于用计策来谋取功名的人则不算是真正的谋臣。这是对历史上某些专靠阴谋诡计来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地谋取个人名利的人的讽刺,同时也表明自己并不赞同这种行为。
最后两句“有愧汉谋臣”,则是对自己过去的行为的一种反省。意思是说,虽然自己曾经受到汉武帝的重用,但在他晚年之时,却没有像张良那样辅佐其平定天下,也没有像陈平那样出谋划策,从而避免了战争的发生。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批评和自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