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画逢名岳,横琴忆古贤。
【注释】品:赏识,欣赏。画:指山水画。横琴:古时弹琴时用左手按琴弦,右手拨琴键以调节音调,所以又称横琴。名岳:指著名的高山。贤:指品德高尚的人。赏析:诗人在品赏绘画时,不禁想起了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们。
品画逢名岳,横琴忆古贤。
【注释】品:赏识,欣赏。画:指山水画。横琴:古时弹琴时用左手按琴弦,右手拨琴键以调节音调,所以又称横琴。名岳:指著名的高山。贤:指品德高尚的人。赏析:诗人在品赏绘画时,不禁想起了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们。
诗句原文: 人游曲江少,草入未央深。 1. 注释分析: - 人游曲江少:描述了人们游览于曲江的情景,暗示曲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在这里游玩。 - 草入未央深:草长到了未央宫的深处,可能暗示了某种荒凉或衰败的景象。 2. 赏析: - 意境之美:此诗通过“人游曲江”与“草入未央”的对比,描绘了一个既繁华又荒废的复杂情境。一方面体现了历史的辉煌,另一方面反映了现实的沧桑。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意
【注释】 “孤云”二句:形容静谧的秋空中,只有孤零零的白云悠悠地飘来。 “还”:又,再。 “远籁”二句:指秋风声在空旷寂静的秋天里远远传来。 “籁”:风的声音。 “萧萧”二句:用拟人手法写风吹落叶之声。 “萧萧”:风声。“萧萧”本指马嘶声,这里借以写秋风声,也暗指落叶声。 “落霞”二句:指晚霞映照下的山峦。 “飞”:指夕阳西下。 “暝色”句:指傍晚时分天色渐暗。 “江流”二句:江水向东奔流不息
【注释】 地遥:地面遥远,指山高。群马小:群马奔驰在宽阔的地面上显得十分微小。天阔一雕平:天空辽阔得像一只飞鸟平展着双翼。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开阔壮丽的图景。前四句描写诗人登上高山之后所看到的远景,后四句写诗人在高处俯视大地时所看到的近景。首二句写远,次二句写高,第三、四句则写低,第四句又回到高处,最后一句又回到远。这样从上而下,从高到低,再由低回高,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注释】: 江边的花朵,在寒冰的覆盖下,迎着微风开放;山间溪流,顺着山势向池中奔流。 【赏析】: 此诗为《江行无题一百首》组诗中的第九十四首。诗人以“凌霰”、“入池”等自然景象,勾勒一幅江南初春景色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诗的开篇两句“江花凌霰发,山溜入池深”,描绘了一幅江南初春的美景画面。江边的花朵在寒冰的覆盖下,迎着微风开放,仿佛是春天的到来;而山间溪流顺着山势向池中奔流
注释:门前有前朝的大树,心中牵挂着离别后的山峰。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诗人在门前所见的景象,门掩前朝树,心垂别郡峰。这两句诗中,“门”和“前朝树”是诗人的视点,“门掩”和“前朝树”是诗人的焦点。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表达了他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之情。而“心垂别郡峰”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他用“心垂”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他内心的不舍之情。他不仅留恋过去,还对离别后的山峰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注释】远屿:远处的岛屿。迎墙出:从岸边伸出。寒林:冷杉树。岸回:岸边曲折。赏析:此诗写景,以简炼的语言,描画了一幅冬日雪景图。全诗意境优美,富有画意
诗句原文:斜吹鸣金锡,归云拥石床。 翻译:斜着吹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仿佛是金属被敲击的声音,而周围的云雾似乎拥抱在了岩石之上。 注释: - 斜吹:指倾斜地吹奏乐器。 - 鸣金锡:金属被敲击声,可能是一种乐器或武器的声音。 - 归云:形容云雾聚集的景象,如同云雾回到了石头上。 - 拥石床:拥抱在岩石之上,形容云雾环绕在岩石周围的景象。 赏析:
注释翻译: 酒宴中,淮水潮起,我挥笔为月亮题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送别之时,饮酒作诗,以抒发离别之情。此诗首句写酒宴时,淮水潮起,暗示友人即将离去;次句写友人将去楚地,诗人即席赋诗赠别。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高远,富有情致
注释:清冽的药泉从石缝中涌出,细薄的水汽在树梢上飘散。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自然风景画,药泉的清澈和茶霭的轻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纯净和生机
【注释】 其九十:指《周易》中的第九十卦,为坤卦。坤,地也。“剑静龙归匣”比喻英雄隐没或退居幕后,“旗闲虎绕竿”比喻英雄出世。 【译文】 宝剑已入鞘,龙潜藏于匣;战旗已收起,猛虎绕着木竿转。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崇敬之情。首句“剑静龙归匣”,以龙喻英雄,暗喻英雄退隐山林;次句“旗闲虎绕竿”,以虎喻英雄,暗喻英雄出世救国。全诗意境高远,含蓄隽永
注释:路被山岭阻挡,道路横陈如同被火焚断一般,风向变幻,江面上的帆船也随着风向倾斜。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动人画面:一条小路被连绵起伏的群山所阻,犹如被烧断一般;一阵大风袭来,江面上的帆篷随风翻侧。全诗寥寥数句,却将江南水乡的景色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回来时,云雾缭绕在衲衣上;离别之夜,明月跟随竹杖。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归途中景色和感受的诗。前两句写“云”与“衲”(僧衣)相随,“月”与筇杖相随,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和对自然的亲近。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离别时的情感
注释: 云阴移汉塞——乌云遮天,使汉塞变得模糊起来; 石色入秦天——青石的色泽映照到秦的天空。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风景图,诗人以浓重的笔墨,将乌云、石色、秦天三者融为一体,形成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诗中的“云阴”与“石色”相互辉映,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苍茫的天地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整首诗意境高远,气象万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 地遥:地面遥远,指山高。群马小:群马奔驰在宽阔的地面上显得十分微小。天阔一雕平:天空辽阔得像一只飞鸟平展着双翼。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开阔壮丽的图景。前四句描写诗人登上高山之后所看到的远景,后四句写诗人在高处俯视大地时所看到的近景。首二句写远,次二句写高,第三、四句则写低,第四句又回到高处,最后一句又回到远。这样从上而下,从高到低,再由低回高,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注释】: 江边的花朵,在寒冰的覆盖下,迎着微风开放;山间溪流,顺着山势向池中奔流。 【赏析】: 此诗为《江行无题一百首》组诗中的第九十四首。诗人以“凌霰”、“入池”等自然景象,勾勒一幅江南初春景色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诗的开篇两句“江花凌霰发,山溜入池深”,描绘了一幅江南初春的美景画面。江边的花朵在寒冰的覆盖下,迎着微风开放,仿佛是春天的到来;而山间溪流顺着山势向池中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