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前复入武陵溪,野水微茫烟树迷。
岩闭不闻仙犬吠,山深惟听鹧鸪啼。
神仙悬隔今非昔,乌兔循环东复西。
应向洞中存隐迹,芳名留与后人题。
【注释】
1.武陵溪:指桃源。2.微茫:模糊,隐约。3.烟树迷(mí):烟雾弥漫的树木,令人看不清楚。4.岩闭不闻:山洞关闭,听不见外面的声音。5.鹧鸪(zhè gū)啼:山鸟鹧鸪的叫声。6.悬隔:相隔遥远。7.乌兔循环:指时间的流逝。8.应向洞中存隐迹:应该在洞里留下隐居的痕迹。9.芳名:美好的名声。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现实的悲凉感。
【赏析】
《题桃源其四》是一首咏史抒情诗,通过描绘武陵溪边的景色和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不满。
首句“忆前复入武陵溪,野水微茫烟树迷”,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进入过武陵溪边,那里的景色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被烟雨笼罩,让人看不清楚。这句诗以“忆”字开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化和发展。
次句“岩闭不闻仙犬吠,山深惟听鹧鸪啼”,描述了山洞关闭时,只能听到山间的鹧鸪叫声,而听不到仙人的狗叫声。这句诗以“岩闭不闻”开头,形象地描绘了山洞关闭后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失落。
第三句“神仙悬隔今非昔,乌兔循环东复西”,诗人感叹神仙的传说已经变得遥远和模糊,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世事无常。这句诗以“神仙悬隔”开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暗含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一句“应向洞中存隐迹,芳名留与后人题”,诗人希望能够在山洞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将美好的名声留给后人。这句诗以“应向”开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承诺,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武陵溪边景色的回忆和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现实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和思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现实的悲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