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侄箊箕等

采菊偏相忆,传香寄便风。
今朝竹林下,莫使桂尊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寄侄箊箕等》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钱起,字仲文,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与刘长卿并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为“钱郎”。钱起的诗以五言为主,其作品多涉及送别、酬赠等内容,尤以其山水田园诗闻名。
  1. 创作背景
  • 钱起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后曾任蓝田尉。他的政治生涯并不显赫,但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却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钱起的诗歌以五言为主,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尤其是有关山林诸篇,常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诗词原文
    采菊偏相忆,传香寄便风。
    今朝竹林下,莫使桂尊空。

  2.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九日寄侄箊箕等》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诗人通过采集菊花、传递香气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个人,还扩展到了对远方亲人的关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 语言优美:钱起的诗歌语言优美,用词考究,尤其是五言绝句的形式,使得整首诗既简洁又富有韵味。诗中的“采菊偏相忆,传香寄便风”两句,通过对比和衬托,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深深怀念。
  • 文化内涵丰富:作为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诗歌,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亲情的重视。

《九日寄侄箊箕等》是一首充满情感且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五言绝句。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还可以深入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