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任山人

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
独抱中孚爻,谁知苦寒咏。
行潦难朝海,散材空遇圣。
岂无鸣凤时,其如问津命。
所思青山郭,再梦绿萝径。
林泉春可游,羡尔得其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任山人》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
    独抱中孚爻,谁知苦寒咏。
    行潦难朝海,散材空遇圣。
    岂无鸣凤时,其如问津命。
    所思青山郭,再梦绿萝径。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邃:《寄任山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其中,“天阶崇黼黻”描绘了宫殿的华丽,而“世路有趋竞”则暗示了现实世界的尔虞我诈与竞争。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

  • 寓意深刻:诗人通过对“独抱中孚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孤立无援。同时,“谁知苦寒咏”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冷寂,以及对寒冷冬日的感慨。这种寓意深刻的句子使得整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1. 诗人简介
  • 钱起(722年—780年),字仲文,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散文家,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年轻时便因才学出众而被举荐为进士,并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等职。晚年担任过翰林学士,是唐玄宗时期的重要文人。
  1. 创作背景
  • 《寄任山人》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代社会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期。在这一时期,朝廷内外的权力斗争激烈,文人士大夫们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钱起本人也曾历经仕途沉浮,他在官场上的经历使得他对现实的残酷与不公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

《寄任山人》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篇充满哲理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