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史用尧意,理京宣惠慈。
气和祥则降,孰谓天难知。
济旱露为兆,有如埙应篪。
岂无夭桃树,洒此甘棠枝。
玉色与人净,珠光临笔垂。
协风与之俱,物性皆熙熙。
何必凤池上,方看作霖时。
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是唐代钱起所作的一首诗。
钱起,字希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其中不乏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而《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正是他众多佳作中的一部。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是一首充满意境与哲理的诗作。诗中“内史用尧意,理京宣惠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理念的推崇,认为治理应当如尧帝般仁爱和明智。接着,“气和祥则降,孰谓天难知”则揭示了自然现象与人间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雨水的降临象征着吉祥和恩泽,暗示着天地间的和谐与秩序。
诗中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济旱露为兆,有如埙应篪”,这里的“埙”和“篪”是古代两种乐器,用以形容天气变化带来的预兆。诗人通过对这种自然现象的观察,传达出他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与天地相通的感悟。而“岂无夭桃树,洒此甘棠枝”一句,更是将读者的目光从自然的和谐转移到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上。
《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是钱起在唐代众多诗歌中的一篇杰作,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更是一部富含哲学思考的作品,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