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史用尧意,理京宣惠慈。
气和祥则降,孰谓天难知。
济旱露为兆,有如埙应篪。
岂无夭桃树,洒此甘棠枝。
玉色与人净,珠光临笔垂。
协风与之俱,物性皆熙熙。
何必凤池上,方看作霖时。

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内史用尧意,理京宣惠慈。气和祥则降,孰谓天难知。济旱露为兆,有如埙应篪。岂无夭桃树,洒此甘棠枝。玉色与人净,珠光临笔垂。协风与之俱,物性皆熙熙。何必凤池上,方看作霖时。

诗歌原文与注释:

《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是唐代钱起的一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以及对和谐社会秩序的赞美。以下是诗中每句的含义及其对应的现代汉语译文:

  • 内史用尧意:指官员使用尧舜时期的治理方法。
  • 理京宣惠慈:治理京城,宣扬恩德和仁慈。
  • 气和祥则降:当天气和顺、吉祥的时候,就会有祥瑞之物降临。
  • 济旱露为兆:干旱时,露水滴落可预示降雨。
  • 有如埙应篪:比喻声音和谐,像乐器中的埙与篪相互呼应。
  • 岂无夭桃树:难道没有其他树木?夭,早逝;桃,常绿树种。此处反问,强调其稀有性。
  • 洒此甘棠枝:甘棠是一种古代的树木,这里比喻恩泽如同甘棠之树一般滋润。
  • 玉色与人净:形容人的肤色像玉一样纯净。
  • 珠光临笔垂:比喻文笔优美,如珠光闪烁。
  • 协风与之俱:比喻自然现象与社会风气相协调。
  • 物性皆熙熙:自然界的万物都显得和谐美好。
  • 何必凤池上:凤池是古代帝王所居之池,喻指高位,这里表达不必追求高位才能行善。
  • 方看作霖时:应当将这种恩泽视为及时雨,比喻及时的帮助或恩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甘棠”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从气象变化到社会政治,从自然到人文,钱起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他对自然规律和社会伦理的深刻理解。诗中“甘露降”、“霜露为兆”等意象,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尊重,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和追求。此外,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和智慧。

《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厚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之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