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随去处,养和解朝簪。
茅堂近丹阙,佳致亦何深。
退食不趋府,忘机还在林。
清风乱流上,永日小山阴。
解箨雨中竹,将雏花际禽。
物华对幽寂,弦酌兼咏吟。
自昔仰高步,及兹劳所钦。
郢歌叨继组,知己复知音。
谢张法曹万顷小山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张法曹万顷小山暇景见忆》是一首由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诗歌。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及背景:
作者介绍:钱起,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生平充满了文学成就和官场经历。钱起在早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成功,但最终在天宝十年(751年)考取进士。他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还与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有关联,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等职,后来更是成为了翰林学士。
作品原文:乐道随去处,养和解朝簪。茅堂近丹阙,佳致亦何深。退食不趋府,忘机还在林。清风乱流上,永日小山阴。解箨雨中竹,将雏花际禽。物华对幽寂,弦酌兼咏吟。自昔仰高步,及兹劳所钦。郢歌叨继组,知己复知音。
作品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淡自适的生活画面,诗人在小山之阴享受着悠长的安静时光,以及随处可感受到的清新空气。诗中通过对竹林和初生花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人与自然亲近的情怀。同时,”解箨雨中竹,将雏花际禽”可能暗示着生命的勃发与新生,给人以深刻的生命启示。
《谢张法曹万顷小山暇景见忆》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是唐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世界观和生活哲学。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并从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