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薛舍人旧隐

寝门来哭夜,此月小祥初。
风意犹忆瑟,萤光乍近书。
墙蒿藏宿鸟,池月上钩鱼。
徒引相思泪,涓涓东逝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薛舍人旧隐》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作品,该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人薛舍人的追忆和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经典之作,也反映了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情感世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鲍溶(生卒年不详),字德源,唐代诗人,曾隐居于江南山中,后游历四方,与多位文人交好。元和四年(809)进士及第,但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最终客死他乡。
  1. 诗歌原文
    寝门来哭夜,此月小祥初。
    风意犹忆瑟,萤光乍近书。
    墙蒿藏宿鸟,池月上钩鱼。
    徒引相思泪,涓涓东逝余。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过薛舍人旧隐》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广阔的视野著称。诗中通过“寝门”、“小祥初”、“风意”、“萤光”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怀旧与哀愁的氛围。
  • 抒情手法细腻:鲍溶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抒情手法,如拟人化和象征,使得诗歌情感丰富而细腻。例如,“池月上钩鱼”中的“钩鱼”,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景象,还隐含了对逝者的思念。
  1. 文化影响
  • 诗学价值:《过薛舍人旧隐》在古乐府体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体现了鲍溶才情兼备、气势恢宏的特点。同时,其清约谨严、雅正高古的风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历代评价:鲍溶作为晚唐诗人之一,其作品受到后世诸多学者和评论家的重视。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尊称他为“博解宏拔主”,将其列为六主之一,可见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高。
  1. 现代解读
  • 文化传承:在现代社会,《过薛舍人旧隐》仍被广泛传颂,不仅是因为它的艺术成就,更因为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这首诗成为了研究唐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 教育意义:作为文学作品,《过薛舍人旧隐》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它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过薛舍人旧隐》不仅是唐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怀,感受古代文化的深厚魅力。无论是对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首诗都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