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侍御归西台

归台新柱史,辞府旧英髦。
劝酒莲幕贵,望尘骢马高。
诗情分绣段,剑彩拂霜毫。
此举关风化,谁云别恨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罗侍御归西台》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罗侍御归途情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高洁的志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作者简介:鲍溶(生卒年不详),字德源,唐代诗人,早年曾在江南山中隐居过,后游历四方。与韩愈、李正封、孟郊等文学巨匠交好,但一生仕途不顺利,穷困潦倒。
  • 作品风格:鲍溶多才多艺,擅长古乐府体的创作,其诗气势恢宏,清约谨严,雅正高古。他的作品在古风方面造诣最深,才华横溢。
  1. 诗歌原文
    归台新柱史,辞府旧英髦。
    劝酒莲幕贵,望尘骢马高。
    诗情分绣段,剑彩拂霜毫。
    此举关风化,谁云别恨劳。

  2. 诗歌赏析

  • 主题内容:此诗通过描述罗侍御归途中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其未来路途的祝福。诗中“劝酒莲幕贵,望尘骢马高”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罗侍御在官场上的尊贵地位及其所受的敬意,同时暗示了罗侍御离别时的荣耀景象。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结尾“谁云别恨劳”一句,更是将离别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不舍的情绪。
  • 艺术特色:鲍溶的诗作在艺术上追求简练而不失韵味,用词考究,句式工整。在《送罗侍御归西台》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1. 创作背景
  • 元和四年(809年),鲍溶进士及第,但因种种原因仕途不顺,最终客死异乡。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宴会或饯行场合所作,用以表达对罗侍御的祝福与不舍。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送罗侍御归西台》作为唐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唐代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经历。

鲍溶的《送罗侍御归西台》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作,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人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