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山泉》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厚情感。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储光羲(约公元706年—约公元763年),字号不详,唐代著名诗人,以写诗描绘田园山水见长,擅长表达个人情怀及与朋友间的情谊,其作品多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清新脱俗的自然风光画卷。
  2. 创作背景:《咏山泉》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在唐代,文人骚客常以山水为题,吟咏自然之美,抒发内心的感慨与追求。储光羲生活在这样一个文艺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诗歌作品多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学追求和艺术风格。
  3. 诗歌结构:《咏山泉》全诗共分为四联八句,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这种严谨的结构安排使得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4. 艺术特色:《咏山泉》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拟人手法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通过赋予山泉以人格化的特征,诗人不仅展现了山泉的内在世界,更表达了对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的追求。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情感内涵和哲理意蕴。

《咏山泉》作为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领略唐代诗歌的美学风貌,更能深入理解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内心世界的独到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