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脉来何处,山人未识名。
悬厓飘练影,漱石韵琴声。
暗滴空潭响,遥添涧曲平。
尘缨宜此濯,心迹与谁清。

诗句解析:

  1. 泉脉来何处,山人未识名。 - 此句询问水源的源头来自何方,而山中的隐士们尚未能够辨识出泉水的确切名字或来源。这里的“泉脉”指的是水从地下涌出的自然通道,即泉水的来源;“山人未识名”表达了山中的隐者对自然现象缺乏了解和探索的状态。

  2. 悬厓飘练影,漱石韵琴声。 - 描述了水面如同悬挂的白色绸缎在悬崖边摇曳,水声与石头相互呼应如弹奏的琴声。这句通过“悬厓”、“练影”和“漱石”、“韵琴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山泉之美和自然声音的和谐。

  3. 暗滴空潭响,遥添涧曲平。 - 描述的是泉水悄然落入静寂的潭中,激起涟漪,并逐渐平缓地流淌过弯曲的山谷。这里“暗滴”和“遥添”形容泉水流动时的声音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尘缨宜此濯,心迹与谁清。 - 最后一句表达的是诗人愿意在这里清洗尘世的烦恼与名利,寻求心灵的宁静和清明。这里的“尘缨”指的是世俗的烦恼和尘埃;“心迹”则是内心的轨迹和痕迹,诗人在这里寻求一种脱离尘世纷扰、洗净心灵的方式。

译文:

泉脉来自何处我未能识别,是山间隐士未曾知晓。
悬崖上泉水轻轻摇曳如同白色的绢纱,洗刷着石头的声音如同悠扬的琴音。
悄悄滴落于静谧的池塘激起层层涟漪,缓缓流经曲折的山谷平添了几分宁静。
尘世的烦恼适合在此洗涤,但心中的足迹又与谁能够清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泉的美丽及其带来的清新感受,通过对泉水源头、形态、声响以及与人心性的关联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朴素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纯净与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