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吟疏雨后,寥落向深更。
残烛独相照,清砧何处鸣。
客怀只自遣,功业叹无成。
坐惜流年度,镜中华发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冬夜书怀》中的一句。
诗句解析:
- “孤吟疏雨后,寥落向深更” - 描述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在窗下,吟咏着孤独的诗词,感到心情更加空旷和寂寞。”疏雨后”指的是雨后的情景,”寥落向深更”则描绘了夜晚更深时,诗人感到更加孤单和无助。
- “残烛独相照,清砧何处鸣” - 诗人坐在窗边,只有一支蜡烛在微弱地燃烧,而外面的声音却无法传入室内。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寂静、冷清的夜晚画面,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通过残烛发出的光芒来寻找一丝温暖和希望。
- “客怀只自遣,功业叹无成” -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人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慰藉,感叹自己的事业没有成功。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失望和不满。
- “坐惜流年度,镜华发生” - 诗人坐在窗前,感慨时间的流逝。他看着窗外的景象,感叹自己已经老去,而镜子里的自己却焕发出青春的光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逝去的无奈。
译文:
孤灯映疏雨后,深夜更显寂寥。
独自对着残烛光,听不清那清砧声。
内心充满愁绪,但无人诉说,只能自己安慰自己。
惋惜年华已逝,镜中人却依然年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冬夜的画面。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在窗下吟咏诗词的孤独场景,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他也借由残烛的光芒和清砧的声音,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哀伤和无奈。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他在寒冷的夜晚中,独自面对着残烛的光芒,听着清砧的声音,这种孤独的场景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残烛的光芒和清砧的声音也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
这首诗还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他通过对时间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对生命流逝的关注。同时,他也通过对镜子中自己与现实的差异的描绘,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困惑。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孤独、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