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山房迥绝缘,灯光香灺共萧然。
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禅。
已悟化城非乐界,不知今夕是何年。
忧心悄悄浑忘寐,坐待扶桑日丽天。
二灵寺守岁
介绍
《二灵寺守岁》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之一,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心境。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戴叔伦(约732—789),唐代著名诗人,字幼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等职。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他的诗歌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诗句解析:《二灵寺守岁》全文如下:
守岁山房迥绝缘,灯光香灺共萧然。
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禅。
已悟化城非乐界,不知今夕是何年。
忧心悄悄浑忘寐,坐待扶桑日丽天。作品赏析:戴叔伦的诗歌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二灵寺守岁》却展现出诗人在寺庙中守岁时的深沉思考。这首诗以守岁的场景开篇,描绘了山房的静谧与环境的隔绝。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超脱,以及对佛教禅宗思想的认同。最后,他通过反思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虚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戴叔伦的隐居生活有关。在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隐逸山林,寻求心灵的宁静。戴叔伦也不例外,他在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远离了尘世的纷扰。这首诗可能就是在他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世事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思想内涵:通过对《二灵寺守岁》的赏析可以看出,戴叔伦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美,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诗歌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二灵寺守岁》却展现出诗人在寺庙中守岁时的深沉思考。这首诗以守岁的场景开篇,描绘了山房的静谧与环境的隔绝。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超脱,以及对佛教禅宗思想的认同。最后,他通过反思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虚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二灵寺守岁》是戴叔伦作品中的一篇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还体现了他对人生、世事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