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化城寺

平高选处创莲宫,一水萦流处处通。
画阁昼开迟日畔,禅房夜掩碧云中。
平川不见龙行雨,幽谷遥闻虎啸风。
偶与游人论法要,真元浩浩理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化城寺》是唐代诗人应物的一首著名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 应物,字延心,号苕川,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官至郎中、左赞善大夫等职。他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并称为“元和体”诗人,其诗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 诗歌成就: 在诗歌创作上,应物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和传颂。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摘录: 平高选处创莲宫,一水萦流处处通。画阁昼开迟日畔,禅房夜掩碧云中。平川不见龙行雨,幽谷遥闻虎啸风。偶与游人论法要,真元浩浩理无穷。
  • 翻译解释: 这首诗描绘了化城寺的宁静和美丽。”平高选处创莲宫”指的是在地势平坦、环境优美的地方建造的莲花宫殿,象征着寺庙的高雅与清净;”一水萦流处处通”描述了寺庙周围水流环绕,风景如画。诗中的”画阁昼开迟日畔”和”禅房夜掩碧云中”分别描绘了白天阳光下的建筑和夜晚月光映照下的禅房,展现了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平川不见龙行雨”和”幽谷遥闻虎啸风”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两句”偶与游人论法要,真元浩浩理无穷”则是诗人与游人交流佛法,体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
  1. 诗的艺术特点
  • 意境深远: 这首诗通过对化城寺的自然景观进行细腻描绘,创造出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艺术境界。诗中的景物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而是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哲思,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教教义的领悟。
  • 语言优美: 应物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音乐感和画面感。
  • 主题明确: 尽管这首诗没有直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它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场景,展示了诗人对于修行、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主题的多样性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题化城寺》不仅是应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佛法的敬仰。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