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与友人话别

酌坐对芳草,东风吹旅衣。
最嫌驱马倦,自未有山归。
华发将时逼,青云计又非。
离襟一沾洒,回首正残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与友人话别”是唐代诗人罗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春天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罗邺简介:罗邺(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父为盐铁吏,家赀钜万。子二人俱有文学名,罗邺尤长律诗,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
  1. 作品原文及注释
  • 原文:酌坐对芳草,东风吹旅衣。最嫌驱马倦,自未有山归。华髪将时逼,青云计又非。离襟一沾洒,回首正残晖。
  • 翻译:坐下来面对芳草,被东风吹拂着旅人的衣衫。最怕驱马太疲倦,自己还没有回到山中。白发已经逼近中年,追求的青云之志并不现实。离别时眼泪沾湿衣襟,回头一看夕阳已落下。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特别是“离襟一沾洒”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因离别而悲伤落泪的情景。
  • 艺术特色:罗邺的这首《春日与友人话别》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尤其是结尾处的“回首正残晖”,不仅富有哲理意味,还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
  • 社会影响:《春日与友人话别》作为罗邺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清新脱俗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例如,可以探讨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表达方式;也可以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等。

《春日与友人话别》不仅是罗邺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还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