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天上高名世上身,垂纶何不驾蒲轮。
一朝卿相俱前席,千古篇章冠后人。
稽岭不归空挂梦,吴宫相值欲沾巾。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是唐代诗人罗邺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与方干的再次相逢,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上著名文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其文才武略的赞赏。

诗的开篇“天上高名世上身,垂纶何不驾蒲轮”便奠定了全诗高远脱俗的基调。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方干置于仙界般的崇高地位,既彰显了其卓越的才华,又体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一朝卿相俱前席,千古篇章冠后人”则进一步强调了方干的非凡成就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对对方干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未能与之共事的遗憾。

诗中“稽岭不归空挂梦,吴宫相值欲沾巾”两句,更是将诗人对与方干相遇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里的“稽岭”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而“吴宫相值”则暗示了与方干的再次相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只能空怀梦想,甚至为此流泪。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哀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与尊重。同时,这也揭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全诗以“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作为结尾,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憧憬。这里的“吾王”很可能是指当时的君王或领导者,他们若能推行仁政,那么社会将能够实现和谐与安定。而诗人也希望自己能有朝一日能够像方干那样,为社会做出贡献。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不仅是一首赞美历史人物的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精神寄托。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与赞颂,传达了对知识、智慧和道德的尊崇,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