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

楼台掩映入春寒,丝竹铮鏦向夜阑。
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鸾。
孙弘莫惜频开閤,韩信终期别筑坛。
削玉风姿官水土,黑头公自古来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生平:韩偓,字致尧或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他是唐末京兆万年人,昭宗龙纪元年进士。历任中书舍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因直言进谏被朱温所恶,后被贬为邓州司马。韩偓工诗,多写艳情,称“香奁体”。他的作品有《韩内翰别集》、《香奁集》、《金銮密记》等。

  2. 原文展示:楼台掩映入春寒,丝竹铮鏦向夜阑。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鸾。孙弘莫惜频开阁,韩信终期别筑坛。削玉风姿官水土,黑头公自古来难。

  3. 诗词解析: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宴席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上的热闹与奢华。诗中的“孙弘”和“韩信”可能指的是宴会中的两位主人,而“黑头公”则可能是对宴会主人的一种尊称。整首诗通过对宴会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文人雅集的风雅生活。

  4. 艺术特色:韩偓的这首诗在艺术上有其独特之处。首先,它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其次,诗歌在语言上追求简练而不失韵味,通过平仄声调的运用,使得诗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最后,诗歌在意象的选取上独具匠心,如“楼台”、“丝竹”、“弟兄”、“宾客”、“黑头公”等,都是精心挑选的意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宴会之中,感受那种文人墨客的雅致生活。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风貌,也体现了韩偓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不仅是韩偓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唐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