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重阳锡宴御制诗

四方无事去,宸豫杪秋来。
八水寒光起,千山霁色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重阳锡宴御制诗》是唐代诗人魏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魏谟,字申之,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他以其文才著称,曾登进士第。在唐文宗时期,他曾担任右拾遗、谏议大夫等职务。
  1. 诗歌原文
    四方无事去,宸豫杪秋来。
    八水寒光起,千山霁色开。

  2. 诗句解析

  • “四方无事去”:描述了当时国家没有战争,和平稳定的景象。
  • “宸豫杪秋来”:指皇帝的驾临为秋天带来了温暖。
  • “八水寒光起”:指的是河流上的水在秋天变得寒冷且透明,反映出季节变化的特点。
  • “千山霁色开”:形容天空放晴后,群山的颜色变得更加明亮清晰。
  1. 作品背景
  • 根据历史记载,魏谟是在唐宣宗时期被召回朝廷的,并在大中十年(856年)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之后,他因皇帝疾病而请求代职,最终于大中十二年任吏部尚书,并短暂地进入内阁。
  • 魏谟的一生经历了政治上的重大起伏,从初入仕途到晚年的高位,他的诗作反映了这一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政治立场的转变。

《和重阳锡宴御制诗》不仅是对唐代宫廷生活的一次生动描绘,也是魏谟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窥见唐代的文化氛围,还能领略到一位文人在政治风云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