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
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
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登平望桥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平望桥下作》是唐代诗人颜真卿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在平望桥上远眺的壮阔景象。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还透露出诗人在政治生涯中面对困境时的坚定和不屈。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因其在“安史之乱”中的英勇表现而受到朝廷重用。颜真卿不仅是书法大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曾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后因李希烈叛乱,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最终被缢杀。
诗歌原文:《登平望桥下作》原文如下: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
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
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站在平望桥上所看到的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和感慨。诗中的“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心情;“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则生动地描绘了大海和晨间的景象,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海鸟的叫声和看到晨雾中朦胧的海景。“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两句,则通过对山水色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最后两句“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则是诗人对自己文学创作的期许,希望有如他一样才华横溢的朋友能够在自己的碑柱上留下佳作。
艺术特色:颜真卿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审美范式,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
《登平望桥下作》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更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情感的诗。它让我们感受到了颜真卿作为一位伟大书法家的卓越成就,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